如何提高胸腔穿刺置管成功率?
ljzhang168 推荐对于胸腔积液特别是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穿刺置管可以减轻患者症状,改善肺通气,协助明确胸腔积液病因。如何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以及安全地完成操作,我初步做了总结,望各位战友补充指导:
1、定位:
建议超声定位,或者超声引导下穿刺。
否则以叩诊浊音最明显的位置进行穿刺,胸腔穿刺常用穿刺点为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腋中线第6~7肋间、腋前线第5肋间。
穿刺位置一般不要太低,避免穿刺到肝脏、心脏、膈肌等脏器。
为避免对肋间血管、神经的损伤,一般选择下一肋骨的上缘进针。

2、体位:经典体位为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病情危重者,常只能取侧卧位,或者平卧位。
3、消毒、铺巾:我们医院用的是中心静脉导管包进行胸腔穿刺置管,一般也是开包后消毒。除了消毒范围要达标,此时无菌手套不要触碰到病人衣物或者皮肤,避免污染手套;铺巾也要注意此原则。
4、麻醉:局麻时一定要探测胸水,预估胸腔穿刺深度。
麻醉时保持负压进针,避免气胸;回抽无血再打麻药,避免麻药打入静脉。
对于一些肥胖,或者皮肤松弛的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往往很厚,左手食指顶住穿刺点皮肤,此时皮下脂肪被推开,麻醉针也能穿刺进胸膜腔。
5、穿刺、送导丝、扩皮、送导管:固定好穿刺部位皮肤,垂直进针,尽量避免进针角度偏斜。
[穿刺过程中是否要持续保持负压?
(1)有老师说,穿刺针持续保持负压,缓慢进针,假如扎到血管或者肺部时,血液或者气体会瞬间进入注射器,此时立即退出穿刺针,可降低风险。
(2)也有老师是边回抽边进针,没有持续保持负压。
但总的来说,都是以尽量避免出血或者气胸为目标。]
送导管时,要拉住导丝末端(即确保导丝末端从导管口露出),再往里送导管,否则,导丝滑落进胸膜腔,则需要胸腔镜取导丝。
导管置入恰当深度后,退出导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