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髓内钉术后,即刻负重?早期负重?晚期负重?
病例一:
14岁,男,173cm
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青少年专家级髓内钉固定
下床时间:
7.31手术,
8.5双拐部分负重下床
8.12双拐全负重


术后5周来院复查
患者已经全负重上学
拍视频是为了教会让患者拄单拐
膝关节,髋关节功能正常,无痛
大量骨痂
————————————————
病例二:
男,29岁,股骨干骨折
急诊手术,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
术后1周下床部分负重


术后40天复查
骨折线模糊
已经可以全负重
————————————————
病例三
女,39岁,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
急诊闭合复位,髓内钉
术后1周双拐部分负重下床


术后40天,也就是今日
来院复查
无痛,行走正常
可全负重
可见骨痂生长
————————————————
最近短视频平台发了一些髓内钉系列的视频
很疼患者咨询何时下床,何时负重
甚至有5个月还没下床的
震惊之余
深感康复锻炼科普任重道远
老百姓的,患者的认知大部分来源于医生的交代
我们的医生真的这么保守吗?
来看看中国下肢骨折术后负重专家共识2023

起始负重时机、起始负重量及递进方式为负重训练的3项核心参数,分别需要遵循安全、个体化及动态化的基本原则。





结论为股骨干骨折术后即刻保护性负重的骨折愈合时间早于非负重的患者,并且静力交锁髓内钉,术后即刻保护性负重未导致内固定失败。
那我们为什么一直要患者等有骨痂再负重呢?
为什么要患者一个月或者三个月再下床呢?
我们的康复锻炼能不能再提前一点?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康复指南
0-3天:
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CPM机被动关节锻炼






术后3~7天
1)在原有活动范围内使用下肢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做髋膝关节的被动锻炼,第一天设置为膝关节屈曲30°,随后每天增加10°左右,直至最大90°,以缓解疼痛,保持膝和髋关节的活动度。
2)注意双上肢、健侧下肢也要进行锻炼,比如举哑铃,握力器训练等,进行力所能及的自我照料。
3)在治疗师帮助下尽量下床免负重站立。逐渐开始下肢各方向屈伸功能锻炼;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包括屈膝、伸膝、直抬腿、侧抬腿、后抬腿及关节内外旋转训练,每天至少3组,每组10次,10s/次。逐渐增加主动及被动康复运动的幅度,逐步加强患者的股四头肌、胭绳肌、骼腰肌和足踝部肌肉屈伸锻炼的持续时间及放松时间,以患者疼痛耐受程度为限。




术后第2周
1)无痛下,可在治疗师帮助下扶双拐下地部分负重(小于1/4体重)小步幅行走,每天上、下午各1次,5~10 min/次。如果患者情况良好,可以逐步增加行走时间。
2)继续直腿抬高训练,包括膝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
3)在无痛或微痛范围内开始主动关节屈伸练习:主动屈伸髋练习--保持坐位,脚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屈髋,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术后3-4周
1)继续关节活动度练习以及肌力练习。
2)如骨折愈合良好,力求在4周左右膝关节被动屈曲达120°,髋关节屈曲角度接近90°。
3)下地扶拐行走,在无痛情况下患腿可部分负重(1/4体重)。
术后5-6周
1)强化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改善关节稳定性。逐步增加患腿负重改善步态。
2)负重及平衡练习:随骨折愈合的牢固程度,负重由1/4体重~1/3体重~1/2体重逐渐过渡。可在体重称上练习患腿负重,以明确部分体重负重的感觉。逐渐至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


3)继续加强关节活动度练习:坐位抱腿,逐渐使距离缩短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在髋关节感到疼痛处保持5~10分/次,1~2次/日。
注意事项
1.在给患者做被动活动前要先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下肢静脉血栓。
2.患者训练强度以患者的耐受程度为主,不要引起患者疼痛和过度疲劳。
3.在给患者做步行训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患者摔倒。
4.防止泌尿系感染,鼓励患者多喝水。
5.注意疏导患者心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多参与。
晋级标准
1)医生准许渐进性负重
2)膝关节屈曲关节活动度达到120°,髋关节活动度达到正常范围
3)近端肌力达到5级
结语
1) 术后早期阶段要重点关注血栓的形成和肺部的感染
2) 在早期要注意维持髋膝踝的关节活动度,尽量避免出现关节僵硬
要注重骨折处上下关节的肌力维持,预防肌肉出现萎缩。
(专家共识和指南引用,应该不侵权?侵必删。)


最后编辑于 2023-09-09 · 浏览 1.6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