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危急值的几点小感想

临床检验室医师 · 发布于 2023-09-08 · 来自 Android · IP 安徽安徽
2419 浏览
推荐、丁当奖励 2 项荣誉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7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危急值作为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指标, 已逐步受到各级医疗机构的重视, 检验医学危急值管理也已在各大小医院开展。谈到危急值,首先什么是危急值?危急值是指某项或某类检验异常结果,而这些异常的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而当这种检验异常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但是作为检验人员,我们知道实验得到的结果受好多因素影响。所以接下来就危急值这件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临界危急值

正如大家所熟知的, 危急值仅仅表明患者某一时刻的状态, 而患者的疾病发生发展是一个持续过程, 所以当患者出现临近危急值的检查结果而未达到危急值时,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是简单的发送报告, 还是按照危急值的处理流程对标本进行复查、报告呢?这是值得每位检验工作者所需思索的问题之一, 因为这种“临界危急值”的存在有多种的可能性,如果加以提前沟通临床并及时做出相应干预, 也许能很好的降低医疗风险, 提升整体医疗质量。下面总结了一些存在的可能性:

(1) 患者正处于向危急值状态过渡的阶段, 而此刻的检验结果尚未达到危急值范畴, 而此时患者已经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

(2) 由于实验前原因引起的结果偏高或偏低, 导致标本出现假性非危急值; 

(3) 标本由于采集不当 (输液侧抽血导致标本部分结果假性偏低或偏高) 、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血糖下降, 某些酶活性下降, 导致假性非危急值出现;

(4) 检测仪器异常, 试剂过期, 室内质控不正常的情况下便发出报告等。为了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 需要加强检验与临床、检验与护理间的沟通, 对标本运输人员定期培训, 同时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与责任心,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事件的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 临界危急值报告是临床危急值报告的很好补充, 可以弥补及避免些许假性非危急值的漏报, 并能提示临床针对患者危急值前状态进行有效的干预, 降低医疗风险, 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二、假性危急值

在上面说临界危急值时也说道了假性危急值,相信大家在日常工作中都遇到过。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处理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出现假性危急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

 (1) 制度设置不规范:危急值的管理制度未能落实到实处, 人员岗位职责尚未明确, 检验科人员的认知度不足。制订的危急值范围和项目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诊疗工作的需要, 没有考虑到危急值会受到患者性别、年龄、种族、疾病、体质等因素的影响。

 (2) 患者准备工作不足:只考虑到检验样本中的溶血、脂血和抗凝血处理等, 未能重视部分检测结果受患者的饮食、体位、药物、身体状态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3) 标本处置不当:在选择采集标本的不同方式、部位、顺畅度等时, 导致标本受污染、溶血、有形成分破坏、标本量不足等, 会造成血液标本溶血、血小板破坏、血钾和血糖实际检测值偏差等假性危急值。 

(4) 检验过程错误:不同仪器设备和试剂, 检测的结果不同;检验人员的操作步骤和技术水平, 影响实际检测值;仪器设备的故障和人工试剂量不足, 导致标吸本量未达标, 会使某一实际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5) 报告方式失误:检验科人员电话通知临床医护人员时, 未能通知到本人, 或者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危急值的时效性

危急值通报时间 (从结果确认到与临床医生交流的时间) 符合规定时间的检验项目数占同期需要危急值通报的检验项目总数的比例。在实际工作中危急值处置的流程涵盖环节较多, 涉及人员及科室较广。各环节间的流畅配合需要各科室人员的规范操作与组织协调。

(一)但是检验科某些危急值项目因方法学限制检测范围窄、急危重症患者血液中该指标浓度高, 加之这些项目本身检测时间长, 导致稀释复查耗时长, 超过了规定的危急值报告时间 。

(二)再者繁忙时段标本量多, 出现危急值后复查时间相对延长,急危重患者危急值反复出现, 拉低了危急值通报及时率。

(三)危急值项目多, 不同科室设有不同的危急值, 工作人员需反复核对。

目前我们科室危急值以电话通知为主, 遇电话无人接听、电话故障或线路忙碌时, 特别是工作繁忙时段, 容易造成危急值通报不及时, 耽误患者抢救时间。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检验科室人员,检验科内出现的问题我们是可以也应该想办法处理的。

四、处理问题

各环节间的流畅配合需要各科室人员的规范操作与组织协调。

(1) 优化危急值报告制度:检验科根据医院的整体业务发展水平和临床工作的具体情况, 检验科和临床各科室共商, 制定符合本院特点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和考核方案。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 提高信息化程度, 将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无缝隙对接, 将检验结果和临床信息有效共享。

(2) 加强人员岗位职责:对检验科和各临床科室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危急值方面的三基知识和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 严格遵照危急值制度执行, 定期组织检测和考核, 我们医院规定出现危急值漏报是要罚钱到个人的。累计不封顶。

(3) 提高临床检验水平:加强临床检验人员的再培训, 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 做好室间质控工作。保证仪器设备、实际和操作流程的科学合理性, 发现危急值时, 进行双人复核或重新检测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并做好病人姓名、性别、科室、病历号、检测项目、检测结果等登记。 

(4) 注重检验各环节质量:标本的采集、运输和检测等工作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 就会影响整个检测结果。特别是血液样本的采集质量、运输时间和方式, 对实际检测值的影响较大。检验科应加强与该类人员的沟通和交流, 不断提升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从源头上遏制假性危急值的产生。 

(5) 定期评估和整改:组织检验科和临床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和总结, 对本院的检验危急值的项目和范围作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不断完善临床检验危急值制度。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和种族的患者制订具有真正价值的实验项目表, 比如新生儿的糖耐受力较成人低, 在制订新生儿和小儿的血糖危急值上限时, 不能将成人的作为标准。

(6) 加强沟通协调:检验科主动加强与各临床科室和人员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 对发现危急值时应再次进行核对无误后, 按照既定的流程及时准确地通知到临床相关科室和人员, 做好相关的记录。如果临床医务人员提出疑义时, 应做好解释工作, 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测, 避免和减少假性危急值的产生。

上面所提及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因此要对试验前、实验中和分析阶段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增强其责任感,避免因为标本采集、送检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导致出现问题。同时对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培训,做好检验前、检验中、分析阶段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仪器、试剂、控制结果等的正常,及时进行复查,要在保证检验各个环节均无异常情况出现时方可将检验结果发出,并做好包括检验时间、患者情况、科室和检验结果等内容的详细记录。由于我们医院是电话通知,要避免因为报告时的误听和误报导致错误结果发出。高度重视危急值检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医院处置处于危险状态患者的水平,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帮助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 13 1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