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射频是什么?怎么冻龄、逆龄?

发布于 2023-09-08 · 浏览 948 · IP 韩国韩国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3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抗衰仪器让人眼花缭乱,其实根据作用原理分类的话也就三大类,激光、超声、射频,简称光声电。最近整理射频相关资料,也顺便展开说说射频及其抗衰的那些事。

20 世纪 20 年代,射频最初用于医学领域的电灼术,也就是手术电刀,在切割组织的同时起到凝固止血的作用。 2002 年,FDA 批准了第一个用于减少面部皱纹的单极射频设备,就是大家可能都听过的热玛吉(ThermaCool;Thermage, Inc.,Hayward,CA)。自 2002 年以来,已经开发出更复杂的射频设备,以不同的方式(即双极、多极和点阵)提供射频能量,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其实利用射频收缩胶原蛋白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例如,整形外科医生一直使用射频来收缩肩韧带等不稳定的区域。

本次射频主题,先第一篇大体介绍一下射频抗仪器概况,下一篇再针对其原理做一些展开,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带着之前学习中的疑问,自问自答,并分享给大家。


img


首先,什么是射频?

射频(radiofrequency,RF)是介于调幅、调频无线电波之间的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其能量以电或磁的形式(波)在空间存在并传播。其频率范围很广,可以 在数百kHz 到数百MHz 的范围内。


img


以上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解释,其实似懂非懂(反正我是没懂ㅜㅜ),找了一些资料,看看下面的说明是不是稍微能入门。

射频( RF ) 是交流电流或电压或磁场、电场或电磁场或机械系统在大约20kHz到大约300GHz的频率范围内的振荡率,就像其英文radiofrequency直译就是无线电频率。 在这些频率下,振荡电流的能量可以作为无线电波从导体辐射到空间,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因此它们用于无线电技术等用途,例如射频用于通信设备,发射器、接收器、计算机、电视和移动电话等。

射频(RF)能量以电磁波(无线电波)或电流的形式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存在了125年多,现在包括透热疗法、癌症的高温治疗、手术中用于切割和烧灼的电外科手术刀以及射频消融。核磁共振(MRI)使用射频场来生成人体图像。

那么射频紧肤年轻化的原理呢? 一句话总结就是:射频作用于真皮甚至皮下组织,产生柱状的热损伤带,引起胶原纤维的即刻收缩,继而产生创伤后修复反应。下一篇会就这部分进行展开,更好地理解射频在皮肤科领域运用的原理。


下面大体介绍一下皮肤科领域射频仪器情况

根据射频仪器治疗可分为无创性(non-invastive)和点阵射频两种。无创性射频又根据电极形态分为有接地电极片(return pad)的单极射频(monopolar), 无接地电极片的双极射频(biopolar)及多极射频(multipolar RF),以及没有接地电极片的无回路单极射频(unipolar)。

  1. 单极射频(monopolar)

使用单极性高频治疗仪(monopolar)时,在远离治疗部位的身体表面贴上接地电极片, 在治疗部位使用正极(positive)的治疗电极。启动治疗仪后,电流从正极流向接地电极片, 因皮肤组织的电阻抗而产生热量。单极射频的特点是能够加热皮肤深处。会对真皮进行容积加热,通过即刻和长期热效应改善皮肤松弛。代表性仪器频率为 6.78 MHz(热玛吉)。它可在皮肤 3 ~ 6 mm 的可控深度处产生 65℃~ 75℃ 的治疗区间,并通过冷却装置保护表皮。

无回路单极射频(unipolar RF),无回路单极射频没有接地电极片,代表性仪器频率为 40.68 MHz,利用水分子回转产热可以对20mm皮肤深处组织进行加热,即对真皮、脂肪等组织产生容积加热。

img


 



 2. 双极射频(bipolar RF)及多极射频(multipolar RF)

双极射频由两个对称正负电极组成,穿透深度大约是两个电极之间距离的一半,因此穿透深度较浅。由于其作用有限,目前在临床上已较少单独使用。

为弥补这个缺陷,现开发的多为多极射频。多极射频由 3 个或 3 个以上电极构成,所有电极交替互换正负电荷,在任意两个电极间形成电流回路,多条电流回路使治疗能量聚集,故使用相对低的功率就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从而能够迅速提高治疗区域皮肤组织温度 。


   3. 点阵射频(fractional RF)

点阵射频通过阵列式排布双极射频电极产生电流,点阵模式加热局部真皮层,形成微小的热损伤带,具有表皮损伤小,创面愈合快的优势。根据作用机制,点阵射频分为非侵入性点阵射频及侵入性点阵射频(即微针射频)。

非侵入性点阵射频:通过矩阵式排列的正 / 负电极直接接触皮肤发射能量,电极接触部位的表皮形成微剥脱,真皮可见不连续加热区域,单个加热区域由浅至深是剥脱 - 凝固 - 坏死及亚坏死组织的连续变化,形成上窄下宽的水滴型。与点阵激光相比非侵入性电极治疗时需保持治疗区域皮肤干燥,因潮湿的皮肤阻抗极低,能量发射时可以在正负电极之间的皮肤表面直接形成回路,对表皮造成损伤。

侵入性微针点阵射频:又称微针点阵射频,利用点阵式分布的绝缘或非绝缘微针将射频能量直接传递至靶组织,具有射频加热和微针机械损伤的双重作用。这类射频微针分为两类 :一类是绝缘微针,它通过表皮刺入至真皮乳头层,针尖发射射频,由于针体绝缘,故热效应可以有效集中于真皮层 ;另一类是半绝缘微针,它刺入真皮后的针体能发射射频能量,尽管它产生的热损伤区域较大,但是它主要利用了表皮和真皮之间阻抗的差异,使射频电流更容易通过真皮,故对表皮的损伤依然很小。通常针对真皮层的治疗选用绝缘微针,表皮和真皮同时治疗选择绝缘微针。


  4.  混合系统

射频技术在解决皮肤松弛下垂中的作用明确,但皮肤的光老化除了松垂之外还包括皮肤纹理的改变、皱纹、细纹、色素增生以及毛细管扩张等。为此诞生了混合系统,即射频与其他光电手段包括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真空系统、脉冲磁场、红外线(infrared, IR)等的结合。

光电协同系统(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ELOS 系统使用的是基于射频和光学设备的协同效应。光学部分包含 400 nm 以上可见光到近红外光范围的波段光(通常有 400 ~ 980 nm ;580 ~ 980 nm ;680 ~ 980 nm)或单波长激光。射频和光能同时发射, 在作用部位同时解决多个皮肤问题,同时较低的阻抗使射频产生预期效果所需的能量水平会降低,舒适度增加, 不良反应也随之降低。

超频系统:超频系统即单极射频和线状超声的联合。超声波可以产生机械振荡作用,从而增加细胞的渗透性,增加血流和促进组织的代谢。另外超声还能增加组织导电性能,可以协同射频能量穿透到更深的位置。

img




仪器就是工具,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了解仪器并熟练安全操作是医美医生的基础课程,但是实际工作中,很多理论半生不熟,仪器特点的话每个厂家给到的介绍也都是何种优点,就像皮肤科治病有误诊不误治的特点一样,其实不那么精通理论和产品特点,效果也能七七八八。更谨慎的医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起效果,没有问题更为重要,秉承低能量慢慢来的原则(这也绝对没错),反而更少客诉,对机构和医生本人来说也都是好事,当然对求美者来说,比起碰上艺不高还胆大的医生来说也算是幸运的。

上面的仪器介绍好像都明白,但是接下来一篇的理论分析过后,再结合仪器进行解读,会更豁然开朗。

img

最后编辑于 2023-09-08 · 浏览 948

1 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