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急性主动脉夹层血压管理的目标与策略?一文读懂

发布于 2023-09-06 · 浏览 1873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4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在临床中,急性主动脉夹层(AD)患者往往在就诊时血压已经较高,且高血压是 AD 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血压的控制和治疗对于 AD 的预防、治疗、预后也有着全面的影响[1]

 

究竟如何科学地管理 AD 患者血压,阻止疾病进展,减少病死率?


本次丁香园圆桌会议,特邀山东省立医院心血管外科李勇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二科副主任常青教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黄克力教授, 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 AD 与血压之间的关系如何?

● AD 的血压方法有哪些?

● AD 患者围术期,如何做好血压管理?


剖析三大议题,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优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议题一:AD与血压的关系


讨论会议开始,三位专家围绕两者关系,从生理机制、指南推荐、临床实践等角度展开热烈讨论。


Q1 高血压是 AD 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那么血压的管理对于 AD 的发生、发展有何作用?


李勇教授:急性 AD 的病情进展十分凶险,未经治疗的急性 AD 患者,在 24 h 内病死率约为 33%,48 h 内病死率高达 50%[1]。我们临床常见高血压患者停药后,发生急性 AD 的情况。所以,控制血压对 AD 的管理是非常有益。


常青教授:高血压是 AD 最常见的病因[1]。从发生机制上来看,高速的血流会对血管壁产生剪切力,主动脉中层内 1/3 和外 2/3 的扩张性比内层强,两部分的扩张程度不同,容易造成疲劳损伤,最终导致夹层扩张[1]


黄克力教授:AD 是心脏外科常见疾病,诱发原因大多为高血压。血压管理对 AD 进展和预后,都有着重要作用[1]。一旦发生,需要积极地展开处理。



Q2 那么,临床上 AD 患者血压管理现状如何?


李勇教授:根据临床经验,一般患者确诊 AD 后,需要快速降压,在此过程中遵循梯度降压原则,减少组织灌注不良的情况发生。


黄克力教授:临床上 AD 患者往往初始血压较高,按照指南建议进行管理:2023 ESH 高血压指南提到,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与 β 受体阻滞剂(BB)联合使用优于单药治疗[2],AD 合并高血压时,必须立即实施降压治疗,血压应至少降低至 < 130/80 mmHg[2]


常青教授:在临床上,我们发现有很多患者甚至长期高血压但不自知,对血压管理没有很好的认知。在治疗时我们还是希望降得越低越好,但是也要保证脏器的灌注。在有灌注情况下,收缩压控制在 130 mmHg 以下较为合理[2]



议题二:AD 患者具体血压管理方法


在了解了 AD 与血压的关系后,三位专家围绕 AD 患者血压管理目标制定、用药经验、注意要点等具体内容进行分享与讨论。


Q1 AD 患者血压控制目标该如何制定?


常青教授:AD 患者术前术后血压管理都很关键。术前管理好,可以赢得治疗时机;术后管理好,也利于术后恢复。控制目标可以参考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对于急性 AD,应将血压降至维持循环灌注所需的最低血压值,通常控制收缩压在 100~120 mmHg,同时心率控制在 60 次/min 以下。对于创伤性的主动脉损伤,平均动脉压(MAP)应控制在 80 mmHg 以下[3]


黄克力教授:在我院胸痛中心,偶尔遇到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我们要重视双上肢的血压的监测,以高的那一侧肢体的血压为准,最后也要注意患者的镇痛、镇静。


李勇教授:同意两位教授的观点,在临床中每位患者情况都不一样。例如脑灌注不良者,可能出现昏迷;心脏灌注不良者,可能出现低血压等。临床上要尽快控制血压,争取手术机会。



Q2 急性 AD 患者血压管理应如何用药?请分享临床用药经验


黄克力教授:ACEI 类、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都是急性 AD 经常使用的药物。临床实践中,静脉 β 受体阻滞剂常需要同时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其它静脉药物。但如果遇到低血压患者,则需要尽快进行手术。


李勇教授:在做好患者体征监测的同时,静脉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较为常见,目标是控制心率及降压。两类药物联用疗效可靠、起效迅速。但是一般不推荐使用强心类药物。


常青教授:类似用药也有指南推荐:对于 AD 药物治疗,推荐首先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并联合尼卡地平等药物把血压和心率控制到目标水平[4]。最后,镇静和镇痛也非常重要,可以减少血压波动,便于血压管理。



Q3 近期 2023 版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其中关于高血压合并 AD 有哪些内容更新?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


李勇教授:指南做了一些高血压管理方面的内容更新,关于 AD 治疗的建议是:立即将目标收缩压降至 < 120 mmHg,心率降至低于 60 次/min[2]


常青教授:指南对 AD 治疗的一线药物进行了推荐,包括:尼卡地平、艾司洛尔、硝普钠、硝酸甘油等。此外,本次指南还对尼卡地平的维持时间做出了调整,由 18 年指南的 30~40 min,调整为 4~6 h[2]


黄克力教授:指南指出所有主动脉扩张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与马凡综合征、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相关,均应控制血压[2]。这类患者我们在临床中会合并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 β-受体阻滞剂,同时督促患者严格监测血压。



议题三:AD 围术期血压管理


最后,三位专家围绕 AD 围术期血压管理指南建议与临床经验展开讨论,旨在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升手术治疗效果。


Q1 AD 围术期如何有效控制血压?


李勇教授:患者手术恢复后,我们还是建议使用 β-受体阻滞剂与钙通道阻滞剂,两药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常青教授:关于 Stanford A 型 AD,有相关共识建议[6]围术期须严格控制性降压,可采取措施包括镇静与镇痛, 降低外周阻力、控制心率, 在保证心、脑、肾等重要生命器官灌注的前提下, 维持动脉血压在基础血压值降低 20%~30% 或控制收缩压 100~120 mmHg。


黄克力教授:对于不同类型的 AD 应注意差异化和个体化治疗:Stanford A 型应更积极地将心率、血压控制在上述达标水平,在此基础上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Stanford B 型围术期的血压控制则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既往疾病,将血压控制在保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的最低水平[7]



Q2 AD围术期高血压治疗药物选择需要关注哪些原则或细节?


李勇教授:在监测血压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镇静、止痛和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目标血压内,而后应尽快准备手术,避免在手术之前出现意外。


常青教授:我总结为以下四点:个体化管理、保证重要脏器灌注、持续地动态监测、达到合理范围血压目标防止再波动。


黄克力教授:面对术前的患者,我们需要快速降压。而围术期须严格控制性降压,维持动脉血压在基础血压值的降低 20%~30%[6]



总结


三位专家结合 2023 版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与数位专家临床经验沉淀,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要点:


● 对于急性 AD,应将血压降至维持循环灌注所需的最低血压值,目标 SBP 至少 < 120 mmHg,心率(HR)< 60 次/min。

● 治疗时建议推荐首先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并联合尼卡地平、硝普钠、乌拉地尔等药物把血压和心率控制到目标水平。

● Stanford A 型患者应更积极地将心率、血压控制在上述达标水平,在此基础上尽快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 Stanford B 型患者围术期的血压控制则应根据个体的年龄、既往疾病,将血压控制在保证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的最低水平。

● 在监测血压的同时,还要用充分使用镇静、止痛药,让患者的血压波动尽可能平稳。



点击链接观看直播回放

👇👇👇

https://live.dxy.cn/front/live/DC202308160709254/#/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审批编号:AD-119-202308000882

内容策划:居文玉

内容审核:梁思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

[1] 陈晨,郭小梅.高血压致主动脉夹层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J].医药导报,2018,37(2):171-177.

[2] Mancia Chairperson G, et al.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J].. J Hypertens. 2023 Jun 21.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指南与共识工作委员会. 胸主动脉腔内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 [J] . 中华医学杂志,2019,99 (32): 2489-2496.

[4] 中华急诊医学教育学院, 北京市心肺脑复苏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等. 中国高血压急症诊治规范 [J] .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0,29 (09): 1154-1161.

[5]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J]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21, 37(5) : 257-269.

[6]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Stanford A型AD外科手术麻醉中国专家临床路径管理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8,34(10):1009-1013.

[7]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围术期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6,32(3):295-297.

主动脉夹层 (180)

最后编辑于 2023-09-06 · 浏览 1873

1 16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