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ADIOLOGY | 18F-FDG PET/CT检测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结外受累表现一例

点击此处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原文
一名69岁的男性患者出现肾移植术后间断性发热,抗炎治疗后发热症状不好传。复查患者头MRI后发现颅内病变进展。CA125, CYFRA21-1, CEA, PSA和fPSA等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升高。患者进一步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检查以除外肿瘤性病变,全身PET/CT图像可见胸腹部多发皮下结节,代谢明显增高,SUVmax=13.6,伴颅内多发片状低密度区,代谢减低,综合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建议皮下结节穿刺活检。随后临床病理证实为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相比于局部成像检查,18F-FDG PET/CT在显示全身多发组织病变中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
通讯作者
梁志刚,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信息技术协会理事。近10年承担省部级、市局级科研课题5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获中华医学奖三等奖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
期刊简介

iRADIOLOGY 《融合影像学(英文)》,是由清华大学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Wiley全球发行的一本国际性同行评议和开放获取的英文学术期刊。内容涵盖影像学及其诸多相关学科前沿研究及临床应用,助力推动融合影像的发展和应用,助力实现精准医疗和精准健康。本刊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分会官方出版物。
● 创刊背景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像诊断已从早期单纯依赖形态学变化进行疾病诊断发展为目前形态、功能、代谢和分子改变为一体的综合诊断体系,成为继内科、外科之后的第三大临床学科,在疾病的诊断和肿瘤及血管与非血管腔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呈现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挖掘和多学科如病理学、遗传学、药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工程等交叉融合的趋势且发展迅速。然而在目前,医学影像领域的现有期刊仍然以报道传统的研究为主,缺乏多学科整合。
创办一个新的影像学期刊,强调学科融合,融合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融合转化医学如临床研究,融合影像医学与传统诸多医学学科的期刊,从而有别于现有的传统医学影像学的新型学术期刊,有着迫切的需求和重大学术意义。
它将进一步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快速发展,启迪、孵育和引领未来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理念,推动精准医疗的实现和快速发展。
● 办刊策略
iRADIOLOGY关注功能和分子影像学以及以影像学为基础的治疗,与其相关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开发和应用、功能和分子成像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原创和高质量论文。
“i”代表着:突破不同领域的界限,将放射学与病理学、遗传学、工程学、化学等众多学科结合起来
融合(integration)
突破不同领域的界限,将放射学与病理学、遗传学、工程学、化学等众多学科结合起来
创新(innovation)
创新和创造力是放射学在精准健康时代继续蓬勃发展的关键
洞见(insight)
放射学对疾病诊断和管理提供着核心信息,作为呼应旨在提供对领域的洞见
交叉(interdisciplinary)
高度认可放射学的多学科性质,是影像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和竞争力
国际(international)
汇集世界各地的影像相关研究人员
智能(intelligence)
重视计算机和工程技术的影响,使放射学智能化
● 投稿须知
文稿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具有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文责自负(重复率不高于20%),请勿一稿多投。对于非英语母语的作者来稿,编辑部可提供免费英文润色服务一次。
1. 文章类型:社论、论著、综述、短篇报道、病例图片、指南和共识、评论
2. 投稿格式:本刊采用自由投稿格式,无特殊格式限制。论著、综述、短篇报道应包含摘要,其中论著和短篇报道要求结构式摘要,综述要求非结构式摘要,摘要不超过250字。社论、评论的参考文献不超过10篇。具体要求详见期刊官方网站。
4. 版面费用:免费
● 联系方式
iRADIOLOGY@tup.tsinghua.edu.cn
010-83470374
最后编辑于 2023-09-04 · 浏览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