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答问

鄙胖停更一年余,有不少小伙伴私信,问了一些问题,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整理一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友好交流。
1、学硕毕业,没有规培证,找工作太难了,社会化规培怎么样?
非常多的小伙伴私信鄙胖这个问题。首先,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有的学硕家里或者boss支持力度大,读博、考公、出国、工作,选择很多,有的学硕家里没关系导师不给力,纵然有文章,仍然抵不过竞争者的一纸规培证。针对于后面这一部分小伙伴,鄙胖的意见是,如果真的是一份工作都找不到,或者不甘于去下级医院的话,规培不失为一个选择,但是,一定要去省级以上的大医院规培,才能真的学到点东西,而不要只盯着待遇。但是本科毕业的小伙伴,鄙胖是不推荐直接规培的,有好的工作机会,直接占坑,没有的话就老老实实复习考专硕去。针对于目前找工作的优先级,鄙胖认为:博士>规培证>文章。文章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但规培证是敲门砖。博士另当别论。
2、老家、外地怎么选?
大部分朋友问的是老家三四线三甲vs省会或者副省会三级。个人意见,宗旨为“钱多事少离家近”。钱多事少好理解,这是所有人的终极梦想。离家近,不仅仅是父母年纪大了,有什么事情照顾的到,而且你在自己家乡,父辈的资源你是可以继承的,你走上工作岗位了,你的初高中同学可能也成为了行业中坚,这些都是你的资源和本钱。另外,三甲相对于三级,无论是跳槽还是进一步提升学位学历更有优势。
3、试工真的很烦?
先说一点,如果你在试工之前已经打听到有内定人员了,没必要去浪费时间。但是如果你了解到的就是公平竞争,那一定要去,不要讨厌试工。面试这个东西,更大程度上是考官考察求职者。但是试工,却是更大意义的双向考察,这个单位薪资多少、氛围如何、制度怎样、领导啥人、工作压力,这个城市初步印象怎么样,这些都是你在这1-2周内搞清的东西,这些是单纯笔试面试达不到的。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千万不要谈试工色变,现在口罩已经成为ed,限制出行的基本只有科里工作安排和台风了。当然,那些“海试”的,还是要谨慎。
4、为什么多渠道打听的医院科室消息不一样?
目前医疗招聘平台数量激增,有不少机构都会透露岗位待遇,有些甚至是付费的。还有就是熟人打听,这应该最多一种。但是打听多了,就发现怎么打听来的都不一样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1、信息更新不及时。领导更迭,政策变化都会影响收入,有可能我们打听到之前待遇很好,但是实际不是这么回事,尤其这几点尤为明显。2、打听的人不对,比如问某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朋友回复“哦某某科啊,他们科待遇很好的”,这就有问题了,一个科室的实际收入,其他科室是不可能完全知道的,除非财务科的。3、就是胡说八道,有幸看过某平台的直播,说某个医院某个科室怎样怎样,如果不是鄙胖在该科室有死党,真的呵呵。包括熟人打听也有这种情况。4、医疗这个行业,不要说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就是同一科室不同组,收入差别都能巨大。所以收入这个东西,真的是不进去,没办法知道。所以预期打听收入,不如打听氛围,什么科室氛围好,大家对收入满意,分配满意的科室,氛围肯定不差。所以综上,待遇的问题,大家谨慎对待咨询或者打听来的结果,参考一下就好。
5、drg、医生年薪制、医疗反腐对将来有没有影响?
有些同学忧国忧民,问了一些有关目前医疗政策的问题。那鄙胖也发表一下个人看法。gj聪明啊。目前国内矛盾激增,失业、老龄化、低生育率、经济低迷、产业转型升级失败,gj急需某个矛盾点爆发来转移视线,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疗和教育。医疗反腐,口号空前响亮,可是反的都是医生,老百姓看着是过瘾了。但是反腐为什么要冲着一线医生呢?难道不应该是办公桌后面的人吗?为什么不是市、省甚至更高级别卫健委的高官们?原因可想而知。部分老百姓天真的认为,只要把医生抓起来就可以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岂不知中国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从来不是医护造成的,而是国情和国策。为什么你挣的钱交的医保不够你看病的?为什么你看病的时候不能报销?这些可都不是医生决定的。另外结合基本板上钉钉的医生年薪制,公立医院医生躺平,高端医疗流向私立医院的欧美医疗体系基本是必然趋势,到时候,有钱去私立,没钱等公立床位,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中国医疗改革最应该优先解决的不是什么所谓医疗反腐,而是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和医药分离,加大对卫健委、医保局的监管力度,把患者的诊疗权还给医生,而不是一群专科毕业的外行人用医保限费和drg的手段来指挥经过十几年专业训练的医生该怎么看病。不然,吃亏的永远是老百姓。而我们作为年轻医生,逆来顺受的主要角色,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磨自己的技术,让自己吃饭的手段足够硬,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本事傍身,不至于没饭吃。
6、怎么看跳槽这件事。
先说个人观点,时代变了。20年前,或许大众认为跳槽有点丢人,是个很大的事。但现在,跳槽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我在这做的不开心,我想换个环境,无可厚非,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干嘛要那么委屈自己呢。甚至频繁跳槽,鄙胖也不认为有什么太大的不妥,但是是在35岁之前。年轻,是最大的资本,年轻就意味着你有试错的资本。当今社会,跳槽是再正常不过的人员流动。人往高处走,哪里钱多我去哪,我能去,那是我的本事,一点也不丢人。只要自己下定决心了,放手去做吧。
以上是几个问的比较多的问题,有问题大家可以交流或者私信,因为鄙胖也是临床一线,所以回复不一定及时。
生活不易,开心最重要。
最后编辑于 2023-09-02 · 浏览 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