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海拔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及骨髓造血因子表达水平差异及意义
背景 化疗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各类血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受到多种造血因子的调控,不同海拔 AML 患者化疗后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规律尚未明确。目的 探讨不同海拔 AML 患者化疗前后骨髓及血清造血因子表达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化。方法 选取 2021—2022 年青海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中海拔地区 1 501~2 500 m)及空军军医大学血液科(低海拔地区500~1 500 m)首诊初治的 28 例 AML 患者(非 M3 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医院海拔高低将 AML 患者分为中海拔组(13 例)和低海拔组(15 例)。采用 WHO 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级标准评估患者化疗第 8、14、28 天骨髓抑制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第 8 天、化疗第 28 天血清及骨髓促红细胞生成素(EPO)、FMS 样酪氨酸激酶 3 配体(Flt3-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干扰素 γ(IFN-γ)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化疗第 14、28 天,低海拔组患者骨髓抑制分度均高于中海拔组( Z=-1.975, P=0.048; Z=-2.049, P=0.040)。EPO:化疗第 28 天,低海拔组血清及骨髓 EPO 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 P0.05) 。结论 低海拔 AML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恢复期间造血生长因子 EPO、Flt3-L、TPO 表达水平高于中海拔组,造血抑制因子 IFN-γ 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可能是导致中海拔 AML 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重、时间长的重要因素。
最后编辑于 2023-08-31 · 浏览 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