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象环生,2023年广西老表普外副高备考心得体会


2023.8.22今天出成绩了,76分。回想复习的紧张历程,有点险象环生,也有不甘,思来想去,还是想写一篇复习的回忆心得警醒自己,包括一些浅见和绕的弯路,也希望能够帮助到以后参加副高考试的各位同仁们。
我先简单讲讲我自己的情况,我是广西这里一家小医院的普外科医生,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大家都知道基层医院,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比较多,大家都是34、35岁左右的人了,我相信现在看到这篇的你如果是这个年龄段,一样十有八九身处工作生活的忙乱中。7月2号考试,之前规划的好好的,打算过完年开始认真备考,各种立誓。之后大家懂的,工作生活上,这的那的,老婆自己也忙工作,老人这边又没怎么能帮带孩子,每天鸡飞狗跳,时间很快就到报名时间。当时我记得周围很多人说报名时开始看书最合适,我当时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就是偏偏非计划因素打扰得你没办法这么做,千万不要被这个说法蒙蔽了,说这话的兄弟它前提是能保证这40天有相对充足闲散的时间,如果你依然按照前面的状态,根本没办法开始。就这样咪咪摸摸、浑浑噩噩,一直到了距离还有20天这样才开始从外总第一章看起,虽然常年摸爬滚打大普外,但是理论知识点要能准确回忆起来,是很模糊的,加之考试跟实际临床有一定脱节,时间短促复习,复习起来压力很大。我当时是没买辅导书,只看外科学课本,最新版是9版的,因为我以前考主治,没看课本,直接做题,是稀里糊涂的,所以我先看课本,看一章,然后做那一章的对应习题,差不多23、24章节,很多内容,平均每天看1-2章,并且做题。大家可能会奇怪这20天怎么看的,我是把身边所有的大事小事能放就放掉了,只保证临床工作的稳定,能收的病人少收,能做的手术少做,论文的修改先扔一边了,然后见缝插针、挤棉花一样的去挤时间,我在吃饭时看题,手术间隙看题,等电梯看题,值班时候趁没事没入院跑去小房间看外科学课本,相当于是利用分分秒秒的时间恶补。连续鏖战20多天把所有章节和垃圾无脑练习题过了一遍,最后一天做了6套模拟题的单项选择、案例不定项选择部分,7.2号参加考试,大概情况就是这样。
我自己的体会归纳为:
一、时间时间时间,还是时间,你越到最后越乱阵脚,尤其你还有很多内容没复习的时候,是特别慌张的。我本人前期其实可以利用茶余饭后时间挤出来看书复习的,当时没太重视,直到时间悄悄溜走了,才后悔莫及。所以在这里奉劝各位复习老师们,如果此时此刻你在看的这篇内容,正好还有3、4个月充裕的时间,直接明确复习规划,明确哪天或哪周,要完成哪个章节,做哪些题,你时间越充裕,你复习的弹性越大,应对可能的突然穿插事件的容受性越强。你也知道有时候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插进来,三四天甚至一周摸不着书都是有可能的。别搞得像我当时那最后20天,每天都紧张得像绷紧的弦,肝得要死。我是规划为,比如第7天看肝脏+胰腺,第8天看消化道出血+腹部外伤,第9天门脉高压+周围血管病变的。一定规划好,像军人一样去执行,懒懒散散的只会一天拖一天,把自己拖死了,滚皮球,越到后面越紧张,你也不是不知道这个年龄段所承担的工作生活的事情往往超乎意料。记住,把握好时间,会更主动。
二、关于复习材料,我之前看了或者搜索、询问,了解到,很多人是人卫或协和、辽宁的副高指导书+习题集+配套模拟题,有些是指导书+考试宝典,或其他的APP刷题软件,各种搭配都有。我当时有点病急乱投医,我先买的考试宝典宝典那个198的,觉得不靠谱又买了协和的习题集、模拟题,后面对比着做,发现竟然你抄我的我抄你的,相似度很高,我怀疑其他APP或者习题集都是相互抄的。所以我个人体会是,如果你喜欢指导书,买指导书+一本习题集+模拟套题就比较合适,买一种就可以。手机刷题APP是否必须,我认为不是,不过手机APP一点好处就是,你可以充分利用任何时间去刷题,虽然大家知道的那些题目都淘汰好久陈年老题陈旧肺结核多年给你了,但是还是大部分可以锲合一些经典的知识点,能让你调动并且串联知识点。另外机考的时候,也是对着屏幕做题,你用手机刷题,会提前有一些应试感觉。最后就是很多人都不得不承认的,就是看课本,9版的外科学,所有的指导书,也都是从外科学抠知识点归纳总结,你可以毫无疑问的以课本为圣经。我当时时间太紧张,没办法逐条细看,如果时间够,真的可以放轻松下来慢慢看慢慢琢磨书中的每一句话,因为我在考试的时候发现考得太广太细节了,几乎每一个角角落落都可以拿来做问答题,做考核知识点,感觉不存在重点,到处都是重点,所以深入研究课本才是王道,我自己就是只看课本,不买指导书。关于模拟题,我觉得很多是从习题集抽取出来的。要有自己拟新题,开讲座那种教师团队,肯定不可能像便宜刷题软件那样卖给你,加价或者入会员,入班,所以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是否需要看着来吧。像平台传得比较多的亮考网8套题,说是那帮人自己重新出题,我没买过不知道,时间充裕的可以搞搞,可能对复习及应试有帮助。
三、考试时,我感觉非普外专业的题目,竟然占了蛮高比例,比如我搞普外的,机考时会出心内科、心电图、血液病、神外、骨科、医学统计学的试题,让我一度想举手询问监考员我是不是考错了科种。后边看大纲,这一类应该算了解部分,可能比例有10-20%左右。很多的我完全没见过,我的经验就是碰到完全不知道没见过的就不要花费时间,靠第一感觉选,如果你慢慢摸在那里研究,留给你自己专业的内容你是不够的,不要舍本逐末。
四、考试时如果你能保持良好的答题节奏,时间是完全够用的。有些复习到位的老师,1个小时10分、20分这样就答完了,我建议如果复习没这么到位,保持匀速做题,不拖沓,差不多距离5-10分钟交卷比较合适,这样能保证你前面的每一题有一定的时间去做思考。
五、最好能利用考前一个晚上的时间,单纯把所有知识点串联记忆起来,比如当时我就用了3个小时,大概把所有章节每个病的特殊的症状体征、指标串联起来,比如慢性胰腺炎几联症,下肢深静脉瓣膜病那几个乱七八糟的鉴别体征,胃泌素瘤胃酸分泌 BAO 是大于15还是20,疝的或者甲状腺动脉供血重要解剖,很多是需要去记忆的,如果你早早复习看过了,可能到接近考试,早就忘记了前面学习的指标了,建议如果有时间,争取回看全程相关重要知识点,我在用课本看书的时候就专门标记下来了,方便回看。因为在考试时很多出现的是英文体征名称,你紧张的时候可能想都想不起来的。我就是在考时有差不多七八题是靠那三个小时通关回忆串联救了命。
以上是一些浅见和弯弯绕绕的复习、考试体会,写这篇我是为了提醒自己这种重要的事趁早做准备,能更有把握,更不会乱方寸。因为你这次侥幸过了,以后还会面对工作生活种种问题,不可能每次都是这么仓仓皇皇的应付人生中的大小事,是吧各位老师?
最后编辑于 2023-08-22 · 浏览 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