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丝马迹查粘连
wenshiyu,男孩,19岁,江西宜春人,在校学生。因反复肠梗阻发作5年2023-7-14入院。住院号:318167。
患者14岁龄时右下腹痛发作多次,疑诊阑尾炎,在当地医院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阑尾慢性炎症,腔内有粪石。术后3个月,右下腹痛再发,并发展成典型的痛、吐、胀、闭的肠梗阻症状,每次发作,均保守治疗缓解。腹痛肠梗阻每年1~2次,多发生于寒冷季节,诱因类似,多为进食生冷不消化食物。有时自发性腹痛,防不胜防。胃镜、肠镜、腹部CT、超声均无异常发现。
查体:一般情况好,腹平坦,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
入院行气腹CT腹膜腔三维成像检查,平卧、左右侧卧及俯卧位检视,脏器形态大致正常,未见异常悬挂粘连,亦未见有肠管梗阻扩张征象。
2023-7-18腹腔镜探查:腹膜腔光滑,胃肠红润柔软,未见腹壁下粘连。右侧髂窝部回盲部形态正常,阑尾缺如,轻度网膜粘连。距回盲部120cm处,的回肠段右侧髂腰部后腹壁愈着粘连。松解该段肠襻,显示为回肠段长约15cm及迈克尔憩室。憩室浆膜灰白,轻度慢性炎症改变。口径宽约2.5cm,长约3.0cm,肠壁轻度肥厚少光泽,肠腔略有扩张。憩室以远肠管形态正常。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肠憩室,恢复肠道及系膜正常形态。
术后恢复良好,24小时内肠道顺利排气,第六日出院。
讨论:
1、 之前右下腹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慢性阑尾炎诊断或有商榷之处。术中未作中后段回肠检视,导致迈克尔憩室漏诊,应以为戒。
2、 患者腹膜腔三维成像,未见腹腔明显悬吊性粘连结构,亦未见有明显的局限性扩张肠段。术前未发现显著的客观性证据,手术带有较强烈的确认性探查目的。
3、 患者中后段回肠及憩室发生局限性的后腹壁粘连,致该段肠襻走形迂曲转折,符合粘连引发梗阻的机制,并表现有慢性受阻的改变。梗阻粘连作者更倾向于憩室炎症引发,而非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留存。
4、 术后三维成像对照复核,查找腹腔粘连的蛛丝马迹,在俯卧位发现粘连肠段的异常。比对正常的俯卧位图像,得以确认。

平卧位三维成像

平卧位三维成像,未见粘连。

三维成像左侧腹腔未见异常

三维成像右侧腹腔,见回盲部少许网膜粘连,末端回肠形态正常。

腹腔镜下见回盲部少许网膜粘连。

腹腔镜下回肠与右侧髂腰部后腹壁致密粘连。箭头所指发白的部分为迈克尔憩室。

腹腔镜下回肠及憩室的后腹壁粘连已松解完毕。

腹腔镜下憩室切除后形态。

俯卧位三维成像术后对照复检,蛛丝马迹寻查粘连。箭头所指,为回肠及憩室后腹壁粘连征象。

比对后腹壁无粘连病例的俯卧位腹腔三维成像,箭头指向区域光滑,无肠襻悬吊。


最后编辑于 2023-08-21 · 浏览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