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点评《厦门:创新复杂型项目定价机制》
按:
这篇文章好!
一个退休老年医药工作者,为何要关注医保政策?
1,关注和研究老龄化社会,促成《老年健康养生200问》一书完成。
我退休前一年开始关注老龄化社会,研究老龄化群体。对人生的“生、老、病、死”四步曲,提前介入研究。所以,在接受编写《老年健康养生200问》【1】一书任务时,快速构思,形成“人生认识篇”章节,提出人的“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医药成本/获益风险性价比”的新理念。
2,医学的发展,它的意义在哪里“?
北医三院的教授急诊科专家 薄世宁 文章回答了【2】:辛老师转发按语:
这文章非常感人,北医三院(ICU)副主任医师薄世宁讲座。这文章,首先让社会公众看看,医生的心理,是怎样的!我多次与非医学人士聊天:没有一个医生,不想把病人治好!
可总是有一些人士,对医生的一片诚心,报之以拳脚,所以,我为什么要化大精力,研究医患关系! 。
2022-03-23,辛老师
薄世宁说:没有医学,人类照样存在(3 个理由):
第一,在人类进化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是没有医学的庇佑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这个物种就可以延续,不论有没有医学。
第二,尽管医学的进步让人类有了很多对抗疾病的方法,但人类进化出的自我修复能力仍然是对抗疾病的终极武器。当人失去了自我修复能力,再强大的医疗也无济于事。
第三,基因的多样性也帮助人类生存。无论面对多么烈性的传染病,总有一些人可以活下来。
薄世宁说:医学存在的终极理由是生命第一:
(1,延长生命长度;2,为病患找回尊严 ;3,不断给生命带来希望)
3,长期依靠医疗仪器运转,维持呼吸心跳的无知觉病人,他的生命存在价值有多少?
按以上3 条,既不能找回尊严,也不能带来生的希望。
按北大一院抢救病房专家陈旭岩教授的话:
“§重症病房(ICU)的出现,使原先的“不可能生存”变成“长时间不能死去”,且不说这种“僵持状态”带来的精神和经济的巨大代价,仅从抗菌药耐药的角度来讲,它是快速产生高度细菌耐药的最佳温床【3】。
4,如何掌握抢救临终病例的医疗尺度,是考验病 人家属的认知水平和艺术。
国家的医保基金,是全国人民的公共医疗资源,如何用好,用精准,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利。用得不精准,尽管国家付出医保基金,对临终个体病例,是一种磨难。这里涉及到一系列整 个社会的认知水平的提升。【4】
文献
【1】

【2】辛老师2023课件”《《过新年,话新冠》 ( 69-73页

薄世宁,我眼中的医学终极价值,我眼中的医学终极价值,发布于2022- 03-23;
【3】辛老师2020课件《新冠疫情话养老》”112页

【4】支撑着的一棵苍老柏树

2023-08-21,15:45 收录完笔,辛老师
下文章提要:
标题-1:控总量调结构 把好价格“阀门”
一是精准触发
二是精算总量
三是精准施策
标题-2:尊重专业意见 平衡价格升降
向“双高”(高难度、高风险)项目倾斜
加强事前的调价影响分析和社会风险评估,厦门市积极开展精测算、稳舆情工作。
做好跟踪监测工作
标题-3:创新调价机制 助力医院管理
探索复杂型项目价格形成新路径方面,调价项目及价格均由医疗机构参与上报,综合评估,确定调价项目
政府“定规则、当裁判”,发挥主导作用;公立医院积极参与,
----
医保专刊(2023-08-14(7)
局长思享汇
厦门:创新复杂型项目定价机制
福建省厦门市医保局副局长 曹小平
2021年11月,福建省厦门市被确定为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五个试点城市之一。一年多来,厦门市多措并举,目前已构建形成具有厦门特色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体系,得到了国家医保局的高度肯定。
标题-1:控总量调结构 把好价格“阀门”
厦门市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分为四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建机制、立规则,科学描绘“路线图”是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第一步。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卫生健康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中明确的改革方向,厦门市于2021年12月成立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工作专班,在全市医疗机构开展调研工作,并结合当地实际先后印发了《厦门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厦门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操作细则》等文件。为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功能,厦门市建立起一整套集总量调控、分类形成、动态调整、评估考核于一体的价格改革新机制,构建政策闭环,为科学解决医疗服务价格“何时调、调多少、怎么调”的难题夯实制度基础。
为坚决把好调价“总阀门”,厦门市从全局出发,以“三精”标准做好控总量、调结构工作。
一是精准触发。根据动态调整机制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分别从患者费用变化、医疗机构运行情况、承受能力三方面设置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本轮调价,厦门市复杂型项目动态调整综合评分为238分(大于触发分值201分),符合启动条件。
二是精算总量。以厦门市公立医院历史医疗服务性收入(不含药品、卫生材料收入)为历史基数,充分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医药费用增幅、医保基金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测算调价总量,最终确定本年度可用调价总量为2803万元。
三是精准施策。厦门市已于2020年对普通门诊诊查费进行较大幅度调整,因此,本轮调价只启动复杂型医疗服务项目调整,重点将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1733项手术类项目纳入调价范围。
标题-2:尊重专业意见 平衡价格升降
在科学平衡价格升降总量方面,厦门市医疗保障局要求各医疗机构先行自主上报调增、调降项目。其中,调降项目总金额须高于调增项目总金额的10%,即调增总量越高,调降总量也越多。
为进一步向“双高”(高难度、高风险)项目倾斜,厦门市全面引入临床专家评审,确保评审结果更贴合临床实际。在建章立制、科学报价方面,该市建立了经济分占主导、升降总量绑定、设置标杆价格、政策分引导的报价规则,对医疗机构项目调增幅度进行多重约束,避免“大水漫灌”,引导医院精准报价,让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见和合理诉求真实体现在价格上。
为加强事前的调价影响分析和社会风险评估,厦门市积极开展精测算、稳舆情工作。根据2021年数据测算,本轮调价方案升降相抵后,预计每年增加本市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约2693万元,医保基金总体在可承受范围内。为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厦门市医疗保障局协同医疗机构积极做好院内的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把化解舆情风险的关口前移。
为做好跟踪监测工作,厦门市医疗保障局组织医疗机构定期上报实施数据,重点对调价前后项目服务量、医疗收入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确保政策平稳运行。经统计,本轮调价方案落地第一季度,调价项目收入较预计值增长13.54%,基本符合改革预期。
标题-3:创新调价机制 助力医院管理
厦门市实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来,成效明显,对助力公立医院练好内功、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探索复杂型项目价格形成新路径方面,调价项目及价格均由医疗机构参与上报,最终根据新机制及大数据综合评估,确定调价项目183项,其中,调增167项,平均增幅27.12%,调降16项,平均降幅11.09%。
在厦门市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政府“定规则、当裁判”,发挥主导作用;公立医院积极参与,依据新机制的“笼子”和“尺子”形成价格,既发挥了公立医院的专业优势,又能引导公立医院进一步提高内部精细化管理水平。
此外,厦门市还通过绩效监测评价体系,进一步压实医疗机构主体责任。在遴选调增项目的政策赋分环节,充分应用公立医疗机构价格主体责任考核结果,设置价格绩效考核分。其中,价格管理绩效考核排名靠前和靠后的医疗机构,对其上报的调增项目予以不同加分和扣分(最高加8分,政策赋分总分30分),进一步激发医疗机构开展价格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厦门市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设置升降绑定的报价规则,一方面倒逼医院主动平衡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间的关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鼓励医院通过规范诊疗、成本管控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助力公立医院练好内功。
为做好复杂型医疗服务项目调整工作,厦门市还独创了临床专家评审“双高”项目,通过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参与,进一步提高项目遴选的精准性。最终,厦门市确定四级手术项目450项,占比25.9%,其中“双高”项目有73项,占比4.2%。厦门市对所有入选“双高”的项目均给予政策性加分,此举既能充分发挥临床专家的优势,也能够更好地理顺比价关系,引导三级医院逐渐把发展重心聚焦于难度高、风险大的复杂型医疗服务项目上,让价格更好地反映技术劳务价值,充分发挥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专业优势。
(特约记者 郑艺姝 整理)
最后编辑于 2023-08-21 · 浏览 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