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经济水平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逐渐转变,脂肪肝(fatty liver disease,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肥胖、糖尿病、血脂及代谢异常均使FLD患病风险增加[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过度饮酒和其他明确病因所导致的肝脏内脂肪过度沉积,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AFLD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肝病[3]。我国研究数据显示,2008—2018年全国NAFLD患病率为29.2%[4];国外研究显示NAFLD全球患病率为25.24%,并可进展为肝硬化、肝炎及肝癌[5],此外,其与心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糖尿病、胆石症、结直肠肿瘤等相关,并增加了乳腺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6-8]。由于不同性别人群在生活方式、生理结构及代谢水平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男性与女性群体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并导致不同的NAFLD患病现况。因此,早期发现不同性别人群NAFLD的危险因素并及时干预,对个体化预防NAFLD及慢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是上海地区的三级综合性医院,体检者多,涉及范围广,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该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本研究拟纳入体检者分析不同性别人群NAFLD的流行病学特征、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等,以期为NAFLD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1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NAFLD患者需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更新版)》[2]的诊断标准:(1)存在肝脏病理学和影像学改变;(2)近1年内男性饮酒<210 g/周,女性饮酒<140 g/周;(3)未应用胺碘酮、甲氨蝶呤、他莫昔芬、糖皮质激素等药物;(4)排除基因3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豆状核变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全胃肠外营养等可以导致FLD的特定疾病。排除标准:妊娠期、资料信息不全者。本研究已通过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JIEC2022-S05),已获得知情同意豁免许可。
1.2 研究方法 收集体检者的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体检号、体检日期)、体格检查资料(身高、体质量、BMI、腰围、血压、心率、心电图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及血糖)、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
1.2.1 体格检查 由有资质的体检内科医生统一进行,使用人体测量仪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并测量腰围。腰围测量方法:体检者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避免收腹,保持平稳呼吸,测量皮尺放在髋骨、肋骨下最窄的部分,测量数据精确至0.1 cm。根据《基于临床的肥胖症多学科诊疗共识(2021年版)》[9]建议,通常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为肥胖;BMI≥28.0 kg/m2为肥胖。使用矫正后电子血压计测量静息状态下血压、心率。
1.2.2 实验室检查 所有体检者需空腹至少8 h,采晨起空腹静脉血6 mL送检,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分析,检验项目包括以下内容,(1)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肾功能指标:尿素、肌酐、尿酸;血脂指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指标:空腹血糖。
1.2.3 影像学检查 采用腹部超声检查体检者肝脏情况,参考《肝病超声诊断指南》[10],根据肝脏前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及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楚等特征对FLD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结果由固定超声科医生出具检查报告,彩色超声诊断系统(PHILIPS Affiniti 30,上海)操作步骤包括以下内容,(1)选择仪器、探头:根据诊室光线适度调节;(2)扫查方法:协助患者摆好检查体位,进行多角度、多切面、有顺序的扫查;(3)报告书出具:肝脏声像图描述(大小、形态、实质回声、占位特征及肝内血管胆管等),病灶声像图描述及超声声像图结论等。
1.3 分组 将体检者按年龄分为14~<20岁组、20~<30岁组、30~<40岁组、40~<50岁组、50~<60岁组、60~<70岁组、70~<80岁组、80~<90岁组、90~99岁组,以分析不同性别NAFLD患者在不同年龄组患病率的差异;根据NAFLD诊断标准,将体检者分为NAFLD组(n=10 524)和对照组(n=18 747)。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性别人群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指标对不同性别人群罹患NAFLD的预测价值,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AFLD患病情况 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登记体检人数54 262名,其中放弃体检人数1 376名,资料不全23 601名,29 285名体检者纳入研究,对体检者进一步筛查发现FLD患者中合并乙型肝炎3例,每周饮酒超过210 g者10例,乳腺癌术后口服他莫昔芬患者1例,根据NAFLD诊断标准需排除,最终实际纳入29 271名体检者。
结果显示,NAFLD患者10 524例,总患病率为35.95%。体检者中男性18 322例,男性NAFLD患者7 854例,患病率为42.87%;女性10 949例,女性NAFLD患者2 670例,患病率为24.39%,不同性别的NAFLD患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16.505,P<0.001)。以腰围为肥胖判断标准,NAFLD组患者肥胖率为63.42%(6 674/10 524),对照组肥胖率为21.41%(4 013/18 747);以BMI为肥胖判断标准,NAFLD组肥胖率为23.94%(2 519/10 524),对照组肥胖率为3.43%(643/18 747)。
2.2 不同性别NAFLD患者各年龄分组患病率比较情况 男性NAFLD患者在20~<30岁组、30~<40岁组、40~<50岁组、50~<60岁组的患病率高于女性,70~<80岁组和80~<90岁组的患病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NAFLD患者在14~<20岁组、60~<70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AFLD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腰围、BMI、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和心电图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以体检者是否罹患NAFLD为因变量(赋值:是=1,否=0),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赋值:实测值)、性别(赋值:男=1,女=2)、腰围(赋值:实测值)、BMI(赋值:实测值)、收缩压(赋值:实测值)、舒张压(赋值:实测值)、心电图结果(赋值:异常=1,正常=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赋值:实测值)、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赋值:实测值)、尿素(赋值:实测值)、肌酐(赋值:实测值)、尿酸(赋值:实测值)、三酰甘油(赋值:实测值)、总胆固醇(赋值:实测值)、空腹血糖(赋值:实测值)、高血压(赋值:有=1,无=0)、糖尿病(赋值:有=1,无=0)、冠心病(赋值:有=1,无=0)〕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BMI、收缩压、心电图结果是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2.4 不同性别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分析
2.4.1 男性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NAFLD组患者的年龄、腰围、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心电图结果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与男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尿素水平和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以男性体检者是否罹患NAFLD为因变量(赋值:是=1,否=0),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赋值同上),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肌酐、三酰甘油、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BMI、收缩压及心电图结果是男性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5。

2.4.2 女性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NAFLD组患者的年龄、腰围、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水平、心电图结果和高血压、糖尿病比例与女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肌酐水平和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以女性体检者是否罹患NAFLD为因变量(赋值:是=1,否=0),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赋值同上),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酸、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腰围、BMI和心电图结果是女性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7。

2.5 各指标预测体检者NAFLD患病风险分析 由上述可知,不同性别人群的腰围、BMI、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及心电图结果均是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NAFLD患病风险的AUC见表8。其中腰围在体检者中预测NAFLD患病风险的灵敏度为0.730,特异度为0.736,最佳截断值为83.5 cm;BMI在体检者中预测NAFLD患病风险的灵敏度为0.805,特异度为0.682,最佳截断值为23.9 kg/m2;腰围与BMI联合时AUC为0.829,灵敏度为0.877,特异度为0.600,最佳截断值为0.245(图1),联合预测的公式为logit(P)=-1.800+0.012×腰围+0.049×BMI。


进一步对性别分组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中,腰围、BMI、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心电图结果的AUC见表9。其中腰围预测男性体检者NAFLD患病风险的灵敏度为0.778,特异度为0.613,最佳截断值为85.5 cm;BMI预测男性体检者NAFLD患病风险的灵敏度为0.720,特异度为0.711,最佳截断值为24.6 kg/m2;腰围与BMI联合时AUC为0.789,灵敏度为0.744,特异度为0.692,最佳截断值为0.394(图2),联合预测的公式为logit(P)=-1.795+0.010×腰围+0.057×BMI。


女性患者中,腰围、BMI、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心电图结果的AUC见表10。其中腰围预测女性体检者NAFLD患病风险的灵敏度为0.815,特异度为0.754,最佳截断值为78.5 cm;BMI预测女性体检者NAFLD患病风险的灵敏度为0.797,特异度为0.759,最佳截断值为23.6 kg/m2;腰围与BMI联合时AUC为0.872,灵敏度为0.853,特异度为0.734,最佳截断值为0.202(图3),联合预测的公式为logit(P)=-1.813+0.016×腰围+0.035×BMI。


3 讨论
NAFLD常因缺乏明显不适而被忽视,导致人们对NAFLD的认识尚不足[11-12]。研究显示NAFLD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被认为与女性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关[13],本研究中男性NAFLD患病率为42.87%,女性NAFLD患病率为24.39%,与上述研究一致。本研究数据显示,NAFLD患病率为35.95%,女性在总体及在部分年龄中患病率低于男性,但在70~<90岁年龄组患病率高于男性,提示不同性别人群预防NAFLD需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女性人群则需要重点关注70~<90岁的NAFLD患病情况。
由于NAFLD受年龄、性别、激素水平、种族、生活习惯、遗传易感性、胃肠道微生物及代谢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有学者呼吁应考虑以代谢性脂肪肝(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命名方法取代NAFLD[14-15],且NAFLD患者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16-19],系统综述显示血尿酸每增加1 mg/dL,NAFLD发生风险约增加1.03倍[20]。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腰围、BMI、收缩压、舒张压、心电图结果是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1]。此外,尽管本研究结果指出NAFLD组与对照组的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校正混杂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后发现,肌酐OR值为0.989(OR<1),与尿酸不同,尚不能证明肌酐升高是NAFLD患病的危险因素,但其是否具有保护因素还需进一步验证。合并基础疾病方面,NAFLD人群中合并高血压患者2 299例、糖尿病患者154例、冠心病患者7例,但仅患有高血压是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可能由于体检工作量大,体检医生可能对患者既往史问诊时存在遗漏的情况,故入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较少。
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性别体检者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三酰甘油、空腹血糖、心电图结果、腰围及BMI均是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收缩压升高是男性罹患NAFLD的危险因素(P=0.047);女性体检者NAFLD组和对照组的单因素分析中,收缩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这可能与女性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尽管男性、女性体检者NAFLD组和对照组的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研究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显示其是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OKAMURA等[22]的研究发现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对NAFLD并没有显著影响,而肌酐与体质量之比越低,罹患NAFLD风险越低,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23]。值得注意的是,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在女性体检者中对NAFLD患病风险的增加作用消失,这可能与不同性别的个体差异有关,未来需大量试验进一步验证。最后,本研究将所有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在对性别分组后,腰围、BMI对不同性别人群仍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见腰围、BMI对预测NAFLD患病风险具有一定价值,且操作简单、推广方便,对NAFLD筛查具有参考价值。
尽管NAFLD患病率较高,但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24],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对阻止病情进展至关重要。通过回顾性的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团队意识到NAFLD的患病率不容忽视,体检是筛查的主要形式之一,不同性别及年龄具有不同的患病现况,推测其可能与不同性别人群的生活方式、激素波动水平的差异等有关,医务人员也需引起重视,对不同性别人群加强个体化健康宣教,提高人们对NAFLD的认识,改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NAFLD发病率。
本研究有一定创新性,以三级医院体检中心人群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性别NAFLD的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对NAFLD的临床管理有较好的参考意义。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方面,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由于体检者体检项目不同,排除资料不全者较多,且由于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部分资料信息如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乙肝病史等)、个人史(饮酒史)等存在遗漏、缺失,这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偏倚;另一方面,本研究NAFLD的影像学检查为腹部超声,报告结果可能存在影响,未来还需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使用更精确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探讨不同性别人群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
综上,男性的NAFLD患病率整体高于女性,但70~<80岁老年女性的NAFLD患病率高于男性,不同性别人群在防治NAFLD上需结合年龄因素。年龄、性别、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心电图结果、腰围及BMI等均是罹患NAFLD的影响因素。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腰围、BMI及腰围联合BMI均具有较高的预测NAFLD患病风险价值,可应用于NAFLD筛查。
本文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引用本文】 王丽娜,高鹏飞,曹帆,等. 不同性别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33):4143-4151. DOI:10.12114/j.issn.1007-9572.2023.0107.
最后编辑于 2023-08-10 · 浏览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