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 一文读懂『视野计检查程序和策略选择』

视野检查程序和策略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中。医生不仅需要根据不同疾病、 疾病的不同病程和特点来选择对应的检查程序和策略,还需要提高效率的同时又能准确地检测出可能存在的视野缺损。临床中,面对众多的检查程序和策略如何选择呢?
一、Humphrey视野计静态视野检查程序
正常视野范围很大,受检者耐力有限,不可能通过一次视野检查就获得详细的全视野资料。临床中,视野检查是一种“抽样检查”,通常在有限的部位选择50~100个点作为视野检查“样本”。根据不同疾病常见视野缺损的部位和缺损形态,设计或选择一系列“敏感点点阵”,作为检查程序。
Humphrey视野计静态视野检查程序分为阈值、阈上值和特殊用途的检查程序。今天,重点介绍阈值和阈上值程序。
阈值程序指受检者刚能感受到的刺激强度(50%可见性)即为该点视网膜敏感度,用分贝值表示,提供定量的检查结果。
阈上值程序提供定性的或半定量的检查结果,多为筛查程序。
临床以阈值检查较多。
阈值程序包括:30-2、24-2、10-2、24-2C、周边60-4、Macular及鼻侧阶梯等模式。
1.30-2检测黄斑中心凹30°范围,76个测试位点,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及临床常规检查。

2.24-2测试黄斑中心凹24°范围,54个测试位点,用于青光眼随访。

3.10-2测试黄斑中心凹10°范围,68个测试位点,用于重症青光眼、黄斑部疾病。

4.24-2C在24-2测试基础上额外增加10-2中心10°范围内10个测试位点(下图红点),用于早期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筛查。

5.Macular测试黄斑中心凹5°范围,16个测试位点,用于黄斑区疾病。

6.60-4测试黄斑区30°-60°范围,60个测试位点,用于30°-60°周边视野检查。

7.鼻侧阶梯测试鼻侧30°-50°范围,14个测试位点,多用于早期青光眼检查。

二、Humphrey视野计静态视野检查策略
Humphrey视野计静态视野检查策略包括:Full Threshold(全阈值策略)、SITA-Standard(SITA标准策略)、SITA-Fast(SITA快速策略 )和SITA Faster策略。
SITA为瑞典交互式阈值计算( Swedish Interactive Threshold Algorithm )。检查前,根据年龄等特点来确定每个位点初始的刺激视标亮度;检查中,根据病人反应来调整刺激视标的间隔时间;检查末考虑各点处的所有应答,并重新计算全视野结果。

根据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在获得相同检查结果的情况下,SITA Fast检查时间(4分钟)<SITA Standard(8分钟)<全阈值(16分钟)。 全阈值或SITA标准策略准确性较高 ,但耗费的时间也较长。
还有一个最新的检查模式SITA Faster 24-2,该程序在SITA Fast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大概2-3分钟即可完成一次检查,其准确性跟SITA Fast相当,临床中也可选择。
三、如何选择检查程序和策略
(1)程序选择
1.青光眼:
早期:30-2能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更好地辅助诊断。如有24-2C也可进行检测,能发现更早期的可疑青光眼。
青光眼随访:多用24-2进行检测。
晚期青光眼:30-2/24-2评估颞侧视岛残留视功能。此外,晚期青光眼推荐在24-2或30-2的基础上加做一个10-2,评估患者残余视功能。
2.视网膜疾病
黄斑区疾病量化评估可用Macular模式检测5°范围内视功能,也可用10-2检测10°范围。30°-60°范围可用60-4进行检测。
周边/全视网膜可使用对应的筛查程序。
3.神经系统疾病
应选用较简单、较快速的检查程序,一般中心30-2就足以发现。若患者健康情况允许 ,或有特别指征时,也可做全视野阈值检查。对偏盲的检测,可选用中心76点或中心80点筛选程序。
(2)策略选择
对于反应较快或有视野检查经历的年轻人可选用SITA Faster策略,年龄较大或反应慢的患者选用SITA Fast/SITA Standard策略。
写在最后:切记,并非所有患者都用同一个检查程序和策略。临床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疾病不同病程和特点以及患者年龄来选择合适的程序和策略。
最后编辑于 2023-09-19 · 浏览 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