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解脱弹簧圈的那些事!

随着介入材料以及介入技术的发展,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的脑动脉瘤由于治疗成功率高、手术病死率低,逐渐成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以前神经介入产品领域大多由进口产品垄断,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产可解脱弹簧圈投入临床使用中。
作为一名介入护士,面对如此多品牌的弹簧圈,我们如何进行一个很好的归纳总结:
1、这么多种类的可解脱弹簧圈都是如何解脱的?
目前临床上的可解脱弹簧圈主流的解脱方式可分为:电解脱、热熔解脱、机械解脱、水解脱(压力解脱)。
2、各种解脱方式的基本原理?
电解脱: 一般采用解脱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通过金属杆或金属针的方式进入人体血液中并通电后,用于连接弹簧圈与正极金属杆的金属丝线在血液中电解成为金属离子,继而金属丝线断裂,实现解脱效果。
热熔解脱: 是通过加热线圈熔断连接推送杆与弹簧圈的连接段,实现弹簧圈解脱的效果;是通过电产生热,当热量达到一定的时候熔断热熔丝来实现弹簧圈解脱。
机械解脱: 是通过特殊的机械结构,通过操作装置实现解脱的效果。目前的主流方法是套圈式,即通过一个末端是球形的活动连接杆,其首端与弹簧圈连接,解脱丝与活动连接杆组装后一并放入输送导管,通过回撤解脱丝的方式来实现弹簧圈的解脱。

水解脱(压力解脱):由高压注射器、弹簧圈输送管和裸铂金弹簧圈组成,是通过向输送管路内注入溶剂来实现弹簧圈的释放。
3、每种解脱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
电解脱、热熔解脱:较其它可脱性微弹簧圈的优点是在未电解之前可随意进出微导管,而其它可脱性微弹簧圈,一旦微弹簧圈完全伸出微导管就不可控制,故较其它可脱性微弹簧圈要安全的多。
机械解脱: 其优点在于推丝与栓塞弹簧圈本体的主接点解脱时,能够准确控制弹簧圈栓塞本体的位置,操作简单,机械解脱弹簧圈耗时比较短。
水解脱(压力解脱):利用液压解脱,解脱时微导管头偏移微小,可以实现弹簧圈的精确定位,有利于致密栓塞动脉瘤。
缺点:
电解脱:
a.电焊冷却后焊接部分会有不均匀的现象,容易产生较高的电压,从而导致弹簧圈从微导管中解脱的时间不易控制。
b.由于用于电解解脱的连接段金属丝线大多采用不锈钢材料,完全解脱所需的时间较长,出现无法解脱等问题的几率较高,解脱效率及稳定性偏低。
热熔解脱:热熔的时候会产生冒烟现象,可能会导致人体内的局部损伤。
机械解脱: 稳定性相对不足。
水解脱(压力解脱):存在解脱不稳定的问题并且注入溶剂容易增加血管的压力,而如果溶剂注入量不足又无法到达能够引起弹簧圈解脱的位置。
4、附 已经上市的国产弹簧圈品牌及其解脱方式:

小结:
a.不同解脱弹簧方式,解脱时间越短越好,操作越简单越好,解脱快捷、稳定是临床使用的核心需求;
b.选择何种解脱方式的弹簧圈也与神经介入医师的操作习惯有关,不能简单地认为哪种弹簧圈更具优势;
c.简单的了解这些知识,才能更好的配合手术医生,提升自身的专业价值。
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介入护理小哥,大家共同分享与学习介入相关的知识,共同进步,如有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
最后编辑于 2023-07-18 · 浏览 1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