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的单抗开发平台总结
距1984年Milstein、Köhler因培养出第一代杂交瘤(hybridoma)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奖至今已过去38个春秋,但由他们引领的抗体开发技术革命却从未停滞。借助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效抗体开发平台日趋完善。各公司都有不同的抗体开发平台,那么主流的抗体开发平台到底有几个?
本文为大家全面介绍单克隆抗体制备比较成熟的三大技术服务平台:
1.杂交瘤技术平台
杂交瘤技术又称为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在体细胞融合的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项技术将免疫动物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即可形成在体外长期存活并分泌免疫蛋白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克隆化可得到来自单个杂交瘤细胞的单克隆系,即杂交瘤细胞系,利用杂交瘤细胞大批量地生产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优势和应用
杂交瘤抗体技术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技术成熟,广泛应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研制。与传统的动物免疫方法不同,杂交瘤技术可以产生针对特定抗原的高纯单克隆抗体,并可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由于其极强的特异性,杂交瘤抗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药学、医学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噬菌体展示抗体技术将基因型和表型统一于一体,将选择能力与扩增能力结合起来,具有强大的筛选能力,能够在体外模拟体内的抗体生成过程,可以不经杂交瘤途径,甚至不经过免疫就可以制备和生产单克隆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优势和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不论是作为抗体发现的源头技术,还是作为抗体工程中抗体特性改造中的筛选工具都有现有传统技术无可替代的优势和多方向领域的应用。
相对于传统的鼠免疫杂交瘤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不仅提高了制备较大数量抗体的能力,同时可对抗体加以改造以满足诸如亲和力、免疫原性等抗体质量方面的要求,获得高亲和性抗体,其筛选周期短,操作简单,应用范围广,可获得人源化抗体。
单个B细胞技术作为一类快速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是将单细胞分离鉴定技术结合多种PCR技术形成的一种单克隆抗体体外筛选及表达体系。它以单个B细胞为起始点,利用每个B细胞只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的特性,直接从单个B细胞中扩增出抗体基因,进而获得抗原特异性抗体。
单B细胞技术开发优势和应用
基于单B细胞分选技术的单克隆抗体开发平台,和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开发平台相比,最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够从人体内直接筛选获得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该技术所制备的抗体具有高通量、高效率、高稳定性、高特异性等优点,保留了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和轻重链可变区的天然配对。基于单B细胞技术开发单克隆抗体成药性高,并已成功应用于新药的开发中,如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筛选。
最后编辑于 2023-07-17 · 浏览 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