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烂了的中性粒细胞,如何再创新发顶刊?
解析 | 做科研的大师兄



追踪前沿文献的小伙伴,应该会注意到,关于中性粒细胞的研究,今年的顶刊(主要是Cell及其大子刊)已经发表了多篇研究(以上选取展示了几篇)。
那么,关于关于中性粒细胞的研究,目前已经到什么程度了,今年这些研究能发在顶刊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本文进行简要探讨。
为了解关于中性粒细胞研究的程度,我们做了文献检索。

通过文献检索,与中性粒细胞密切相关的研究,已经达到5万多篇。那么在肿瘤领域,中性粒细胞研究到什么程度了?

结果表明,在肿瘤中,与中性粒细胞密切相关的依然有3万多篇。
通过以上检索可知,关于中性粒细胞的研究已经超大量论文存在了。那么今年发表在顶刊的关于中性粒细胞的研究又做了什么,才能成功发表呢,这些文章的切入角度和思路无疑最值得我们学习!
决定一篇文章能否发表在顶刊,最大的依据是其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和意义。那么今年中性粒细胞这些研究,是如何创新,在众多中性粒细胞研究中杀出重围,登上顶刊的?
通过整理,我们总结提炼出了他们创新性设计的角度。一言以概之,找到额外干预因素或者亚型,逆转传统促癌表型。
肿瘤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称为tumor associated neutrophil (TAN),关于它的研究,之前总体倾向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免疫抑制,促进肿瘤进展。
然而,随着单细胞测序的出现,近几年已经相当多文献提示肿瘤中的TAN具备明显异质性,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效应。
然而,如何找到这些抗肿瘤效应的TAN,并重塑,使其变成抗肿瘤作用,研究尚少。今年这些发表顶刊的研究正是切入了以上研究相对少的区域,完成创新,成功发表顶刊。
再结合这些具体文献,我们去体会他们如何确定创新性设计的角度。
角度1:找到某种干预(单药物/组合)重新激活中性粒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以上这篇文献正是找到了一种干预因素组合,也即TNF+anti-CD40+anti-gp75(一种肿瘤抗原),通过这种组合,成功激活了肿瘤中中性粒细胞的抗肿瘤作用,逆转了TAN的促癌表型。
那这篇文章是如何找到这种干预因素组合的?通过文献可知,主要是基于文献已知+实验数据提出。文献已知,anti-CD40可以激活中性粒细胞,anti-gp75可以激活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而文献提示+本研究数据证实TNF可以招募中性粒细胞(Fig S1),所以进行了这种因素组合。底层逻辑就是TNF负责招募、anti-CD40负责激活、anti-肿瘤抗原负责激活ADCC完成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本研究最大的意义,就是验证了这种创新性干预因素组合确实可以激活肿瘤中性粒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角度2:找到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性粒细胞亚型


以上这篇文献通过对比免疫治疗有效及无效组,发现了一群中性粒细胞亚群(Sell high),证实了这群亚群具有抗肿瘤作用,逆转传统促癌表型(创新)。并进一步利用该亚群中性粒细胞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的标记(意义)。
关注大师兄,及时跟进更多精彩文献借鉴解析!
最后编辑于 2023-07-05 · 浏览 3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