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
评估
病史:耳痛(70%),耳痒(60%),耳闷胀感(20%),±听力减退,±下颌痛,±眩晕;询问有无上述危险因素。
体格检查:耳屏/耳郭压痛,外耳道水肿或发红,±耳溢液,±局部淋巴结肿大,±鼓膜发红或耳郭蜂窝织炎。
报警症状:(提示坏死性感染):与体格检查不匹配的疼痛/头痛,发热,软骨与骨连接处可见肉芽组织。
鉴别诊断:中耳炎合并穿孔;过敏性皮炎或接触性皮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痤疮, SLE (少见)。
治疗
一般处理:若鼓膜完整,先用温的3%双氧水轻柔清洗外耳道,之后使用滴耳剂;避免局部使用麻醉药(掩盖病情发展),必要可口服止痛药。
耳局部外用药物:类固醇药物,抗菌剂,抗细菌药,抗真菌药,可联合使用;经验性用药时,以上各药物疗效无明显差别;2%醋酸通常有效; TID -QIDx7~14天;患耳朝上,每次3~4滴,滴药后患耳朝上轻轻按摩耳屏10分钟。
最后编辑于 2023-06-11 · 浏览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