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答辩结束,写下一些感悟



前天答辩结束了,终于松了一口气,趁现在写下一些感悟。楼主文笔较差,因此我尽量少说废话,并把我觉得重要的东西加粗。
首先得感谢有丁香园这样的论坛,让我在这里学习了很多,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科室,就业等等,我也希望能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跟大家交流学习。
~~~~~~~~~~~~~~~~~~~~
背景:楼主父母均为下岗工人再就业,家庭温饱。本硕博均就读于某双非医大,一路本硕博读下来总共花了11年。
方向:某外科,楼主比较幸运,有一个好导师(硕博都是他)。虽然经费实验条件差一些,但老师从来不pua,课题组师兄弟基本靠自觉,如果实验不顺,老师还会想办法帮我解决。但最后因老师所在城市物价房价过高,我选择回老家(某弱二线省会)轻松一些。
专业+导师选择
楼主为本硕连读,大四下就开始在外科系统轮转物色适合自己的方向,最后因为科研水平(博导)+性格脾气好+该专业不太累这几点选择了我老师。
导师确定后,楼主大五就进组开始帮着硕博师兄们打杂,学习基础科研,并顺利过渡到专硕阶段。楼主资质愚钝,这一年没作出任何成果。如果较为聪明的同学,我这个阶段就应该有了一篇Meta或者综述。如果你是非本硕连读的同学,我强烈建议你在考研复习前,先发表一篇上述SCI(自学的办法很多),因为现在的导师都想招有点科研水平的,至少你得有点写作能力。
专硕阶段
除了日常规培+上课外,我有时间就会去实验室,跟着博士师兄们学习。有一个医学前辈给我说了一句话我觉得终身受用: “要多和比你年长5-10岁的人玩,你现在都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学习他们的经验,对你今后的决策很有帮助”。
楼主硕士混迹实验室两年,产出了一篇低分SCI论著,加上考博意愿强烈,老师同意我继续读博(申请考核制)。其实此处我运气成分较大,考博竞争相当激烈,有各种关系户,还有外校科研大佬,加上我还是个外省人(一般导师会选本地人,方便今后留院留在课题组)。最后老师给了我这个机会,一个是我有一定科研能力(多年帮助师兄们打杂经历)+硕士就是他学生(知根知底)。因此我建议准备考博的同学,一定要在硕士期间积累科研经历,最好有科研产出,标书撰写的能力。考博的时候最好提前半年联系博导,考前一个月再联系一次确认一下,并带上你的文章和撰写好的课题标书。现在考博内卷严重,不仅看文章质量,还看你的科研经历是否与博导课题组契合,加上各种打招呼的关系户,因此你能做的就是准备好自己的资本,听天由命了。
博士阶段
是我最痛苦的阶段,硕士和博士差距巨大,如果你在硕士期间论文都是勉强完成的水平,那读博对你来说极其挣扎。导师性格,实验条件,自觉程度,科研悟性,运气,还有如疫情这样的天灾等等都会影响你的课题进度。
现在很多大学不要求文章就能毕业,但一般导师不会放人,并且没有文章的博士就业非常非常非常困难,所以博士建议一定要多产出成果。另外现如今全国论文盲评越来越严,在我们肿瘤领域,一般的3分左右SCI的实验量,大概率过不了盲评,至少得有个5分左右的水平才能比较稳健。
楼主在读期间和大部分博士一样,因为实验不顺利,文章屡次被拒,还有帮导师写不完的材料和标书,很长一段时间陷入自我怀疑,焦虑和失眠中。如果你也在读博和准备读博,那希望你能挺过去,这都是必经之路,大家都一样的。
就业和未来方向
最后楼主工作进了老家省会的龙头医院王牌科室(全是博士,内卷严重,也不知道是否幸运)。无论我的导师,还是已工作的师兄和前辈们都反复跟我强调,年轻时候别惦记着临床,趁现在多搞科研申基金,今后再来学临床。我知道他们作为过来人,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忠告。但就如我开篇所说,楼主家庭普通,父母年老渐衰,需要我挣钱养家。因此我今后还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
总结一下,楼主比较幸运,一路读下来都有比我优秀的师兄和前辈们为我指点迷津,给我指点今后的方向,我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别人做一些借鉴。
最后编辑于 2023-05-30 · 浏览 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