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职助)考试 第九天

一、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细胞内外液的离子分布:细胞外液最主要的阳离子是 Na *,主要的阴离子是 CT 。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 K ,主要阴离子是HPO42和蛋白质。
二、水和钠的代谢紊乱(一)等渗性缺水
1.病因
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腹泻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或腹膜后感染、肠梗阻、大面积烧伤等;③大量放胸、腹水等。
2.临床表现
有恶心、厌食、乏力、少尿,但不口渴、体位性低血压等。舌干燥,眼窝凹陷,皮肤干燥、松弛。若在短期内体液丧失量达到体重的5%,即丧失细胞外液的25%,病人则会出现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不稳定或下降等血容量不足之症状。当体液继续丧失达体重的6%~7%时,则可有严重的休克表现。
3.治疗
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使血容量得到尽快补充。目前常用平衡盐溶液
(1.86%乳酸钠溶液和复方氯化钠溶液之比为1:2或1.25%碳酸氢钠溶液和等渗盐水之比为1:2构成)来治疗较理想。
(二)低渗性缺水
血清 Na *浓度<130mmol/ L ,血浆渗透压<280mmol/ L ,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1.病因
长期连续使用利尿药,如依他尼酸(利尿酸)与噻嗪类等,抑制肾脏髓祥升支对 Na +的重吸收;肠道消化液持续性丢失,例如反复呕吐、腹泻或因胃、肠吸引术丢失体液后仅补充水分或慢性肠梗阻。
2.治疗
应静脉输注含盐溶液或高渗盐水,以纠正细胞外液的低钠状态。重度缺钠出现休克者,应先补足血容量,以改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的灌注。
(三)高渗性缺水
1.病因和机制
(1)摄入水分不够,水源断绝、进食与饮水困难或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口渴感缺失等情况。
(2)水丢失过多:①经呼吸道失水过多:②经皮肤失水过多,见于环境高温、大量出汗、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和大面积烧伤暴露疗法等情况:③经肾失水,中枢性尿崩症时 ADH 产生和释放不足、肾性尿崩症时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 ADH 反应缺乏或渗透性利尿(如大量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糖尿病)导致机体水分丢失过多;④经胃肠道失水过多,见于呕吐、腹泻及消化道引流等情况:⑤气管切开、过度换气。
2.临床表现高渗性缺水分为三度:轻度缺水者除口渴外,无其他症状。缺水量为体重的2%~4%。中度缺水者有极度口渴,有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高。唇舌干燥,皮肤失去弹性,眼窝下陷。常有烦躁不安。缺水量为体重的4%~6%。重度缺水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躁狂、幻觉、澹妄,甚至昏迷。缺水量超过体重的6%。
3.治疗能口服者口服补液。无法口服的病人,可静脉滴注5%葡萄糖溶液或低渗的0.45%氯化钠溶液,补充已丧失的液体。
三、钾代谢紊乱
正常血钾浓度为3.5~5.5mmol/ L 。(一)低钾血症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作低钾血症的诊断。血钾浓度低于3.5 mmol / L 有诊断意义,心电图可出现 U 波增高。
治疗:补钾量可参考血钾浓度降低程度,首选氯化钾,约每天补氯化钾3~6g。如果病人伴有休克,应先输给晶体液及胶体液,尽快恢复其血容量。待尿量超过40ml/ h 后,再静脉补充钾。
(二)高钾血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作高钾血症的诊断。心电图可出现 T 波狭窄高耸,血钾超过5.5mmol/ L 即可确诊。
高钾血症有导致病人心搏突然停止的危险,因此一经诊断,应予积极治疗。首先应立即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而不是减慢滴速。
钙与钾有对抗作用,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溶液20ml能缓解 K *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以对抗心律失常。此法可重复使用。
四、酸碱平衡的失调(一)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是临床上最常见类型的酸碱平衡失调。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 H 增加和(或)HCO3丢失引起的 pH 下降,其特征为血浆 HCO :原发性减少。病人出现深大呼吸。
病因治疗应放在代谢性酸中毒治疗的首位。只要能消除病因,再辅以补充液体、纠正缺水,则较轻的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O3为16~18mmol/ L )常可自行纠正,不必应用碱性药物。对血浆HCO3低于15mmol/ L 和 pH <7.2的重症酸中毒病人,应立即输液和用碱剂进行治疗。
(二)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细胞外液碱增多和(或) H '丢失引起的 pH 升高,其特征是血浆 HCO :原发性增多。
首先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丧失胃液所致的代谢性碱中毒,可输注等渗盐水或葡萄糖盐水,既恢复了细胞外液量,又补充 CI ,经过这种治疗即可将轻症低氯性碱中毒纠正,必要时可补充盐酸精氨酸,既可补充 CI ,又可中和过多的HCO3。另外,碱中毒时几乎都同时存在低钾血症,故须同时补给氯化钾。应在病人尿量超过40ml/ h 才可开始补 K *。
治疗严重碱中毒时(血浆 HCO :~45~50mmol/ L , pH >7.65),为迅速中和细胞外液中过多的HCO3,可应用稀释的盐酸溶液。
(三)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CO2在体内潴留,导致高碳酸血症 pH 下降,其特征是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
机体对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能力较差,而且常合并存在缺氧,对机体的危害性极大,因此除需尽快治疗原发病因之外,还须采取积极措施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并使用呼吸机,能有效地改善机体的通气及换气功能。
(四)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肺通气过度引起的PaCO2降低、 pH 升高,其特征为血浆H2CO浓度原发性减少。
治疗上同样应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用纸袋罩住口鼻,增加呼吸道无效腔,可减少CO2的呼出,以提高血PaCO2。如系呼吸机使用不当所造成的通气过度,应调整呼吸频率及潮气量。
五、血钙的异常
血钙正常浓度为2.25~2.75mmol/ L 。低钙血症指血钙检测值低于2.25mmol/ L ,高钙血症指血钙检测值高于2.75mmol/ L 。
低血钙会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升高,病人可感到口周、指尖麻木或针刺样疼痛,手足抽搐,腱反射亢进及面神经叩击试验( Chvostek 征)阳性。持续的慢性低钙血症病人会出现骨质疏松相关的症状,如毛发稀疏,皮肤干燥、无弹性,指甲易脆等。血清钙低于0.88mmol/ L 时,病人可发生低钙危象,肌肉痉挛。惊厥、癫痫发作,甚至因喉肌痉挛窒息或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
对症治疗: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20ml或5%氯化钙10ml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可8~12小时重复注射。
高钙血症病人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后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步态不稳、定向力障碍,甚至行为异常,并可出现心血管症状(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电图 Q - T 间期缩短、 ST - T 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等)。高血钙可损伤肾小管,尿钙排出增加,出现多尿、多饮,可继发其他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也易引起泌尿系结石。钙异位沉积于胰腺管,加之高钙可刺激胰酶大量分泌,可引发急性胰腺炎
最后编辑于 2023-05-17 · 浏览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