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滋味——你,可甜可咸了吗?

导言
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是一种结构性肺病,是由各因素导致支气管牵拉、扭曲、变形(最主要病因是反复感染),最终形成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扩张往往是不可逆的,但继发性的支扩,比如这患者是因为支气管异物阻塞,病因解除了以后是不是可以完全恢复?几年前,我的一位研究生就这个案例写了一篇英文病例报告。
当然,针对这位患者,如果医生仅仅是关注支扩这种常见病、多发病,那就“不好玩”了,哪怕再加上支气管异物,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临床上,各种精神性疾患反映在躯体上的表现,可谓洋洋大观、林林总总。我们除了学习、学习、再学习,还有什么可以做?而患者,永远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6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正好。门诊患者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她走了进来。她的名字不常见,我从没遇到过同名同姓的患者。
坐在我面前的她,面色萎黄,眉头紧锁,佝偻着身躯,看起来像50岁出头的样子——其实她只有35岁。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动作:不停地咳嗽,不停地吐痰,往她的瓶子里吐痰。
她手里拿着一个加盖的玻璃瓶,里面几乎盛满了痰液,黄绿色的浑浊的脓痰,有200多毫升。
这个时候,脑海里的诊断似乎已经呼之欲出了。
慢性咳嗽的疾病谱很广,常见病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道反流性咳嗽、变应性咳嗽,占慢性咳嗽的70%以上,其他还有少见病、罕见病等,但伴随大量脓痰的疾病就明显少了,主要有上呼吸道感染(副鼻窦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囊性肺纤维化等。看见她随身携带的痰液瓶,不用问,诊断已然八九不离十了——这种情形在门诊是让人“欣喜”的,因为不用在诊断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了。
病史当然是要详细询问并记录的,尤其她是第一次来我们医院就诊。她是金华兰溪人,咳嗽、咳脓痰多年,看过不少医生,每次都是相同的诊断:支气管扩张。
这次来到我们医院,也和往常一样,随身携带的除了这个不能离身的瓶子,还有厚厚的病历,一沓一沓的CT片,唯一不同的可能是她和家属心中再次升起的希望吧。
问病史——咳嗽咳痰4、5年,无季节性,痰黄,易咳出;曾有间歇低热,抗感染治疗好转;无咯血;感呼吸困难,不能劳动。有时咽痛,剧烈时伴吞咽困难,不能进食。
看检查——当地肺部CT片显示两肺多发渗出病灶及支气管扩张,以左侧为甚。肺功能检查显示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轻度降低。痰培养示中量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多数药物敏感。
体格检查——两肺弥漫性湿性啰音,两下肺明显;无杵状指;无下肢水肿。
看来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是不会错了,只是咽部症状需要排查一下。但这个疾病是不能靠药物根治的,而她病灶广泛,已经没有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唉,看来这次她又要失望而归了……
且慢,CT片上显示的左侧主支气管似乎有些狭窄。嗯,这是一个线索!再问,她从未接受过支气管镜的检查。她倒是配合,家属也说检查一下好的。于是,我给她开单预约了支气管镜检查。
第二周的同一时间,她又来了,还是带着老“装备”。气管镜检查果然有新发现——这又是一个“欣喜”哦。
支气管镜报告上写着:左主支、左上、左下及右侧上下各支气管的多个开口见肉芽样坏死物堵塞,活检病理是“粘膜慢性炎”。
至此,原来的诊断发生了动摇。支气管扩张固然存在,但这些堵塞支气管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痰液堵塞?支气管镜不能吸除,不太可能。
肿瘤?活检病理未证实,肉眼看也不像,这么多部位同时生长,几乎不可能啊。
异物?哪个人会把那么多的东西一股脑儿吸进去然后再分布到各个支气管里去呢?
支气管结核?虽不典型但有可能,需要的是确诊的依据。
别的少见疾病?不管什么病,最重要的是要有诊断依据。
接下去怎么办呢?犹豫再三,我担心患者会拒绝支气管检查,毕竟检查不但花钱还要经历痛苦(当年没有无痛检查)。好在她和家属都同意再做一次支气管镜检查,希望可以多钳取些组织,以期明确诊断。
特别感谢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这一次的气管镜检查,是我自己做的。这一钳下去,就有了新发现。
钳出来的东西像针尖,又细又尖又短,忙用手去触摸,还有些硬度;肯定不是组织了;那——还是异物啦!(又一次小小的欣喜)但这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嵌入几乎所有的支气管呢?
太奇怪了。
对了,她不是有家属陪同的吗?等候在气管镜室门口的是她的姐姐,出乎意料的是,在我询问后她手脚麻利地从患者的包里拿出一个小塑料袋,里面还有3片黄褐色的像生姜片样的东西。
她告诉我们这是黄连切片,是她妹妹的“含片”,已经含了很多年了,每天晚上都含。哦!答案可能就是这个了。
我们继续一点一点地取出那些支气管内的东西。时间长了,患者也累了,于是我们停止操作,收患者入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黄连,是一味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连因含黄连素(小 檗碱,一种生物碱),味极苦。
苦到什么程度呢?有科学家做过实验,1份小檗碱兑25万份水,这个水仍然很苦。难怪我们常常形容苦到极致时说“比黄连还苦”。
那她为什么要含这极苦的黄连呢?
原来,这位35岁的患者10年前就开始口含黄连片睡觉,天天如此,因为只有黄连让她“感觉舒服”。她还说“吃甜的东西喉咙发紧”“吃咸的就感觉全身有蚂蚁在爬”。总之,只有黄连的苦才是世间最能安抚她的良方。
这明显异于常人的表现,个中一定有问题。果然不出所料,我请来精神卫生科医生会诊。会诊单上写道:“存在内感性不适,情绪低落,自觉不开心,郁闷;在家不出门……诊断:抑郁症。”
给予相应的治疗后,她的症状好转很快,从此告别黄连片。其间我们共进行了3次支气管镜操作,最后基本取尽了支气管腔内的异物残渣。
患者的咳嗽明显好转,痰量显著减少。她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眉头也舒展了,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岁。最后,她丢弃了那个伴随她若干年的玻璃瓶,出院回家了。
广泛的支气管扩张是气管内的黄连碎末阻塞支气管所致,而黄连反复误吸,竟然是抑郁症所致。
这有些弯弯绕、匪夷所思的病因让我们大开眼界,同时也更深切地体会到临床医生不但要注重局部,更要重视整体,“见树木更要见森林”,亦即不仅仅看“病”,更重要的是看“人”,所谓“患者”是也。
今年50岁的她,早就“可甜可咸”了吧。
祝福她!
注:本文首发于浙大出版社《浙一路·陪你走过》。
最后编辑于 2023-05-16 · 浏览 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