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丨NO9:尿蛋白定性和定量,结果为啥对不上


蛋白质检查是尿液化学成分检验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得终尿蛋白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 一次随机尿中蛋白质为0~80mg/L,尿蛋白定性实验阴性。当尿蛋白超过 150mg/ 24h或超过 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 。
目前对于尿蛋白的检测,主要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试带法以及磺基水杨酸法。前者为临床筛查,后者为检查尿蛋白的确证试验。
【病例简介】
尿常规:pH 8.5,NIT阴性,SG1.020,BIL阴性,GLU阴性,UBG 1/20,PRO + +(附半定量结果为1.0g/L),WBC阴性,KET阴性,RBC阴性。但同一患者同一尿标本定量结果为0.268g/L。

【检验医师分析】
尿常规pH为8.5,为仪器所能做出的最高值,考虑结果不一致与碱性药物有关。追问病史,患者诉近期有服用较大剂量碱性药物史,嘱患者停用碱性药物。第二天复查,尿常规定性结果:PRO定性 + ,pH 6.5,PRO定量0.516g/L。并且对前一天尿标本酸化后复查,结果:PRO定性 +,pH 5.5,PRO定量0.492g/L。
pH值对PRO定性定量结果都有影响,试验发现,对酸性尿影响不大,对碱性尿如pH在8.0左右对结果会造成干扰,即引起定性偏高,定量偏低。
尿液分析仪尿蛋白测定是根据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模块中主要含有酸碱性指示剂四溴酚蓝、枸橼酸缓冲系统和表面活性剂。在pH 3.2时,四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白蛋白)结合后发生颜色变化。
某些药物可影响尿常规干化学结果,患者服用奎宁和磺胺嘧啶等药物引起强碱性尿时,会使干化学法出现假阳性结果而磺基水杨酸法出现假阴性结果。
可用稀乙酸将尿液pH调至5~7,再行实验,借以区别是否由于强碱性尿而导致假阳性。
参考资料
《检验医师临床案例分析》,张晓宁,王文正,陈凌云主编
最后编辑于 2023-05-10 · 浏览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