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二阳(新冠二次感染reinfection),你了解多少?

呼吸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23-05-05 · IP 上海上海
4020 浏览
icon化雨春风 推荐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8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二次感染(再感染)的定义

二次感染(Reinfection)是指一个人经历上一次感染、康复以后,再次被感染[1]。新冠病毒再感染包括了同一病毒株再感染和不同病毒株再感染(新近感染的病毒与原病毒应属不同分支或至少存在2个以上核苷酸变异)。再感染是许多呼吸道病毒的共同特征。新冠病毒感染不会终身免疫。二次感染更多是间隔多久发生的问题,而非是否发生的问题

医学研究上对于二次感染有更为严格的定义[2]。根据CDC,有以下两种情况:(1)距离首次检测到SARSCov-2 RNA 90天以后再次检测到SARSCov-2 RNA,无论是否存在症状;(2)存在症状,距离首次检测到SARSCov-2 RNA 45-89天再次检测到SARSCov-2 RNA,并且有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史,排除其他感染。应该指出的是,为了鉴别二次感染和复发,必须鉴定病毒的毒株(基因测序)。

另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复发(Recurrence or Relapse or Reactivation)

根据文献COVID-19复发定义为在首次检测到SARSCov-2 RNA后90天内检测到SARSCov-2 RNA,但没有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史。也有研究认为复发近似于复阳(repositivity)的概念。即患者在核酸转阴后90天内再次核酸检测呈阳性,多为康复期患者,通常无症状,病毒载量较低,不认为有传染性。需要注意的是SARS-CoV-2感染的特征之一是病毒排出时间较长,有研究显示最长可达83天[3]。  

二次感染发生率高吗?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报告的差异很大,总体不高,可能在小于0.5%[4]到大于5%[5]之间。

二次感染的临床表现

二次感染与首次感染的临床表现是相同的。到目前为止,没有可预测二次感染风险的标志物。国外的研究显示[6]:二次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2±18.9岁,31.0%的患者存在基础疾病。从首次感染到再感染的平均时间为63.6±48.9d。首次感染和再感染相比较,发热都是最常见的症状(分别为41.4%和36.4%),抗病毒治疗都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案(分别为44.5%和43.0%)。然而,再感染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比例高于首次感染患者(10 vs 3)。10例死亡患者中,呼吸衰竭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7/10)。

二次感染是不是症状更轻微?

与第一次感染冠状病毒的人相比,第二次感染冠状病毒的人通常症状较轻,恢复更快。因为通常来说,首次感染后会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另一些人的情况比首次感染时更严重。例如国内有研究报道在29例再感染的患者中,17例患者(58.6%)症状表现较初次感染更重;其中5例患者(17.2%)死亡且其年龄均超过80岁[7]

二次感染发生的原因

主要见于以下情况:(1)宿主对既往感染病毒株的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中和抗体水平下降;(2)宿主对变异株交叉免疫力不足;(3)暴露于高病毒载量的环境中,超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储备能力,如高危职业人群。

高危人群(如高龄等)仍会发展为危重症,且预后不良

二次感染病情变得更重的可能原因

1. 第二次感染时可能暴露于更大量的病毒颗粒。

2. 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ADE)

3. 二次感染新冠突变株。

医务人员仍是再感染的高危人群

有研究显示再感染患者中医务人员达39%(11/29)[7]。职业暴露(包括密切接触患者、开放性手术或持续处于污染环境、院内感染等)显著增加了再感染的风险。

总之,90%的人感染后存在SARS-CoV-2特异性免疫记忆,在感染后6-8个月内再感染率极低[8]

最后,尽量不感染或少感染,保护脆弱类人群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Yahav D, Yelin D, Eckerle I, et al. Defini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2019 re‐infection, relapse and PCR re‐positivity. Clin Microbiol Infect.2021;27(3):315‐318.

2.        Sotoodeh Ghorbani S, Taherpour N, Bayat S, et al.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cases with reinfection, recurrence, and hospital readmission due to COVID-19: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Med Virol. 2022;94(1):44-53.

3.        Cevik M, Tate M, Lloyd O, et al. SARS-CoV-2, SARS-CoV, and MERS-CoV viral load dynamics, duration of viral shedding, and infectiousnes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Microbe. 2021;2(1):e13-e22.

4.        Hall VJ, Foulkes S, Charlett A, et al. SARS‐CoV‐2 infection rates of antibody‐positive compared with antibody‐negative health‐care workers in England: a large,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SIREN). The Lancet. 2021;397(10283):1459‐1469. 20.

5.        Chen J, Xu X, Hu J, et al. 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recurrence of positive SARS‐CoV‐2 R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m Wuhan, China. Aging. 2020;12(17):16675‐16689.

6.        Dhillon RA, Qamar MA, Gilani JA, et al. The mystery of COVID-19 reinfections: A glob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als of Medicine and Surgery. Ann Med Surg (Lond). 2021;72:103130.

7.        龙秋月,郑雅莉,高占成 新型冠状病毒再感染病例临床特点汇总分析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 年9 月第44 卷第9 期:793-799.

8.        Chivese T, Matizanadzo JT, Musa OAH,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adaptive immunity to COVID-19 and reinfection after recovery-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athog Glob Health. 2022;116(5):269-28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新冠病毒|新冠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456)
4 24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