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重发:2 例脑外科病例抗菌治疗的药学监护

发布于 2023-04-25 · 浏览 315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重发:2 例脑外科病例抗菌治疗的药学监护

见附件-


(2024-10-03,整理本文,未见具体内容,现重发原文全文:

2例脑外科病例抗菌治疗的药学监护(2稿)

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黄岩218020)

辛学俊1,杨明2,周岩方2,陈敏江2,(1,药剂科,2 脑外科)

2011,1,17—19(完成初稿)

摘要:

本文总结2例医药结合治疗颅内感染的成功病例。

例1, 男,62岁, 首次脑脓肿,行“开颅脑脓肿穿刺引流术+去骨瓣术”,好转出院。3个月后再次脑脓肿复发,转至上海上级医院,行“开颅脑脓肿切除术”,脓肿培养示:厌氧菌感染,术后予美罗培南,利奈烷胺针,甲硝唑等治疗,病情稍稳定后,于2010,9,19,转回本院治疗。经利奈烷胺针,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等联合抗菌治疗,效果不佳。存在病原学不明,病情严重,已化巨额费用,家属敏感等疑难。邀请临床药学会诊。临床药师和主管医生共同分析,运用诊断性抗菌倾斜治疗思路,明确治疗方向,取得治疗成功,好转出院。

例2:女,50岁,脑出血,术后,突发高热40℃,脑脊液培养:大肠埃希菌,ESBL(+),按药敏提示,应用美洛培南抗菌治疗,疗效不佳。临床药师会诊建议,强化抗G-菌治疗,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停用抗G+菌药。同时建议,改用美洛培南延长给药时间3小时(微泵给药)。结果,微泵方案未落实时疗效仍不佳,改用微泵给药,上述方案立显预期疗效,最后治愈出院。

关键词 药效学/药动学,药学监护,利奈烷胺,万古霉素,美洛培南,甲硝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微泵给药

 

1, 病例1,脑脓肿术后患者基本资料

男,62岁,因“脑脓肿两次术后20余天”入院(2010,9,19,16:10)。4个月前患者因反应迟钝,在我院诊为:脑脓肿,行“开颅脑脓肿穿刺引流术+去骨瓣术”,术后万古霉素及美罗培南强力抗感染治疗,好转出院。约一个月前再次出现反应迟钝,复查头颅CT示:脑脓肿复发,转至上海上级医院,行“开颅脑脓肿切除术”,脓肿培养示:厌氧菌感染,术后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改为利奈烷胺针治疗,效果可,病情稍稳定转回我院治疗。目前无恶心、呕吐、无抽搐,无呼吸困难,无偏瘫、失语、无大小便失禁。

查体:GCS15分,反应迟钝,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0.3cm,对光反射灵敏,骨窗压力不高,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腹平软,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两侧巴氏征(-)。

辅助检查:头颅CT:脑脓肿术后改变。

诊疗计划:

1, 完善各项常规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2, 动态头颅CT检查,了解颅内情况。

3, 抗感染(利奈烷胺),营养(丙氨酰---谷氨酰胺针),对症支持治疗,定期查脑脊液。

抗菌治疗

利奈烷胺针,0.6 q12h,16/9,16:10----30/9,10:50

美罗培南针,0.5 q8h,21/9,12:45, ----25/9,11:30

头孢哌酮舒巴坦,3.0 q8h,25/9,11:30,----6/11,08:50(+NS100ml中)

甲硝唑针250ml,qd  25/9,11:30,---- 27/9,09:45;

检查(摘录):

■25/9,血常规,WBC,11.7×109/L,中性粒细胞%:83.2%;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范围,0-8×106/L):882;脑脊液检查(蛋白)(范围,15-45mg/dl):426;

■27/9:血常规,WBC,9.9×109/L,中性粒细胞%:83.2%;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范围,0-8×106/L):880;脑脊液检查(蛋白)(范围,15-45mg/dl):>300;

体温

入院后一直处于38℃--39℃间波动。邀请临床药学会诊讨论。

 

1,2,医药联合分析讨论:

★27/9:

■ 医生:汇报病情如上。该病例诊断准确,目前存在问题:病原学不明,多次脑脊液细菌培养,均阴性,抗生素治疗,已用了抗G+菌药利奈烷胺;抗G-菌药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抗厌氧菌药甲硝唑。临床判断,可能为混合感染。但目前疗效不理想。请教抗菌治疗方案。

临床药学分析:目前唯一病原学依据,是上级医院前期细菌培养资料,本院细菌培养均阴性。如按抗厌氧菌治疗,现在甲硝唑250ml,qd,抗菌力度也并未到位。甲硝唑针用法,美国黄金方案,一天4次,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方案,一天3 次。

医生:哪今天就改甲硝唑针一天3 次,

达成共识:保留头孢哌酮舒巴坦,3.0 q8h,利奈烷胺针,0.6 q12h,静滴,以观疗效。

★28/9,临床药学跟踪随访

更改后治疗方案,疗效仍不佳,体温不降,其他指标处原水平;

临床药学评估:目前患者病原学不明,现有治疗方案无效,抗G+菌,抗G-菌,抗厌氧菌,药物都已用到最高级别。现在诊疗思路,应属于四平八稳方案。但这种四平八稳方案,存在缺陷:治疗无效,分不清是抗生素不对症原因,还是抗菌力度不足无效之原因;如果有效,也不清楚是哪一个药起作用有效,不能明确当前主要是什么菌感染。问:按你们脑外科经验常规分析,脑脓肿一般是什么菌感染为主?

医生:应该是G+菌为主。不过这次可能是混合感染。

临床药学:哪应该向抗G+菌倾斜,再加一个抗G+菌药,如夫西地酸等,联合利奈烷胺治疗。如果二者联合无效,应更改为万古霉素,且一定要用原研产品(稳可信)0.5 q8h,静滴。

★29/9,跟踪评估,调整治疗方案效果不佳:

利奈烷胺针,0.6 q12h,夫西地酸针0.5 q8h,(二联抗G+菌);头孢哌酮舒巴坦,3.0 q8h,(G-菌);甲硝唑针250ml, q8h(抗厌氧菌),疗效不佳。表现:体温不降,WBC: 19.7 ,N:91.5 %;

★30/10,调整方案,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治疗有效:

停用利奈烷胺,改万古霉素(稳可信)0.5 q8h,+夫西地酸针0.5 q8h,(二联抗G+菌);保持头孢哌酮舒巴坦,3.0 q8h,(抗G-菌);甲硝唑针250ml, q8h(抗厌氧菌),疗效显著,当晚体温下降,1/10,体温37℃左右。

★ 后续抗G+菌主导方向治疗,疗效日趋巩固;

持续万古霉素(稳可信)+ 夫西地酸治疗,体温平稳,各项炎症指平稳下降。按抗G+菌主导方向治疗,一直至6/11停用全部抗生素。2010,11,19,好转出院。

 

2, 例2;脑出血术后抗感染治疗病例;

2,1,基本资料

女,50岁,2010,09-16,18:28,因“突发意识不清5小时”入院;

5小时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无言语,口吐白沫,家人急送我院急诊,见意识昏迷,无睁眼,无言语,刺痛肢体回缩不明显,查头颅CT见脑室内有出血,有手术指征,急诊术前准备,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初步诊断:原发性脑内出血,高血压3级。

术后抗感染治疗:

头孢曲松,2.0,q12h,+NS100 ml ,16/9---23/23

万古霉素 0.5,q8h,+NS250 ml 23/9---7/10

美洛培南,0.5,q8h,+NS100 ml 1/10—7/10

1/10,突发高热,体温40℃,2/10血常规:WBC 19.6×109/L,中性粒细胞(%):96.3%;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范围,0-8×106/L)112000;脑脊液检查(蛋白)(范围,15-45mg/dl):>300;;2010,10,4,脑脊液培养回报(1/10采样):大肠埃希菌,ESBL(+)。

药敏报告:

S:泰能,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丁胺卡霉素,美平,;

R:喹诺酮类(左氧,环丙),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头孢唑啉,SMZ,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

应用美平+万古霉素,联合治疗,难以控制感染,6/10晚,邀请临床药学会诊。

2,2,临床药学会诊记录(7/10),

临床医生汇报病情:如上。

医生提问:抗感染用药:1/10,美平0.5q8h,,符合药敏报告提示;万古霉素0.5q8h,体温波动于39℃,疗效并不理想?

临床药师反问:美平是否半小时输液结束?

医生答:常规输液,半小时结束;3/10脑脊液检查,白细胞598,目前有所下降,但体温不降?

临床药师分析建议

(1)停万古霉素。理由:既明确致病原为G-菌,且产广谱酶,没必要再用抗G+菌药。万古霉素费用可转入加强抗G-菌;

(2)已用美洛培南,剂量也足够,症状不改善,说明抗菌力度不足,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q8h,。

(3)延长美洛培南(美平)静脉给药时间,改为微泵给药3小时。

2,3,临床药学随访监护:

8/10下午,

(1)7-8/10,医嘱已改,停万古霉素,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q8h,+NS100 ml;美平改微泵给药方案未落实,与责任组护士一起,核查落实美平微泵给药方案

(2),体温:7/10 38.8℃; 8/10, 37.8℃

9/10

已改美平0.5 q8h +NS33 ml,经微泵给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q8h,+NS100 ml,体温当日即下降至正常。

2,4,后续治疗

美洛培南,0.5,q8h,+NS33 ml,微泵给药---20/1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q8h,+NS100 ml--15/10。17/10,早上体温39℃左右,后下降至正常。但17—19/10,脑脊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和蛋白定量有轻度上升,故20/10恢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0,q8h,停用美洛培南,单联继续抗感染治疗,至25/10,各项炎症指标趋正常,停用抗生素。1/11 痊愈出院。

3、体会与讨论:

3,1,病原学不明难治性感染建立诊断性治疗思路可行性

降阶梯治疗原则是,病原学不明重症例,尽可能覆盖感染病原体;在一旦病原学诊断明确后(40—72小时),应立即改为敏感和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物。

临床常有病原学不明,广覆盖抗感染治疗无效的病例,此时应按临床经验判断,实施诊断性治疗试验,给予高级别足量抗生素,联合用药,以求探明病原学方向,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实践数据。

3,2,患者营养状况,机体基本素质良好是治疗成功的基础

2例颅内感染病例,临床药师一直关注病人的基础情况。临床回答,大力支持营养,器官功能尚好,无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存在。

3,3、例1病例中万古霉素替换利奈烷胺的依据:

3,3,1,利奈烷胺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治愈率显著优于万古霉素。有研究,对发表时间在2009年3月之前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RCT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共10 篇, Meta分析显示:总临床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利奈唑胺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治愈率显著优于万古霉素[1]。

3,万古霉素抗菌机制优于利奈烷胺

万古霉素—-以附加损害为指标评估。53年历史,生态学改变---G+菌,基本100%敏感;全世界仅9株耐药;3重作用机制(膜通透性、细胞壁合成、RNA合成);替考拉宁仅单一机制(细胞壁);利奈烷胺单一机制(核糖体)[2],

3,2, 万古霉素联合夫西地酸用药依据

中国指南:“夫西地酸,除局部外用外,不单独应用”[3]。英国指南,单药治疗失败可按药敏,联合使用利福平或夫西地酸。但不宜过多使用利福平[4]。华山医院李光辉课件:夫西地酸、磷霉素、利福平可能有效,但必须联合(万古霉素)用药以防耐药性发生。

4,磷霉素和夫西地酸疗效存在差异

磷霉素具有联合其他抗生素抗G+菌或抗G-菌协同作用[5]。但本例对比,疗效不及万古霉素联合夫西地酸。

5,二联三线抗G-菌抗生素联合治疗,是否违反抗生素合理用药指导原则?

推行药效学/药动学(PK/PD)理论给药理念,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是减缓细菌耐药进度的一项重要进展学说。突破“治疗选择窗”的一项措施之一,是联合用药。[4]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旭岩教授说:重视患者病情、危险因素,适当参照指南推荐,强调个体化原则,实施系统、立体的治疗[6]。

   对疑难感染病例,仅仅以“用了三线抗生素了”来衡量抗菌力度,评估疗效,可能有失客观。

6,为何改美洛培南(美平)常规静滴微泵给药3小时?

美平(2g q8h)的输注时间延长>3 h,可使MIC 8 μg/ml至16 μg/ml细菌的T>MIC可从40%增至52%[7]。国际抗生素专家在国内抗生素论坛上,多次宣讲这一观点。本例实践证明,微泵延长给药时间疗效优于常规静滴。

7,后续治疗以脑脊液检查指标达标作为停用抗生素标准

例2在9/10联用美平微泵给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体温下降至正常,血常规正常,但脑脊液检查指标仍未下降达标。经持续抗菌治疗,近10天后方始达标正常。

8,丙戊酸钠和美洛培南存在代谢性相互作用;

 脑外科术后患者,常经验性使用丙戊酸钠抗症状性癫痫。但美洛培南与其存在代谢性相互作用,美洛培南会促进丙戊酸钠代谢,降低其血药浓度,减弱其抗癫痫作用。本例治疗中也出现两药同时使用,经提醒临床,监护未发现明显影响丙戊酸钠的治疗。但临床应了解这一特性,出现症状性癫痫控制不理想应分析这一因素。

 

 

文献

[1]梁蓓蓓,王睿,蔡云等, 《利奈烷胺与万古霉素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系统评价》,2009年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149页 )( 药讯,2009,2,P9页)

[2] 黄仲义报告,《抗感染药物浓度和疗效及安全性的关系》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论文集,102页;2010,5,(北京))

[3]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委员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防治专家共识,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0,4(2):55-59;

[4]周颖杰编译 汪 复审校,英国MRSA感染预防和治疗指南,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8(1):80-80;

[5]王瑾,王昆,裴斐,王睿;磷霉素与万古霉素对90株革兰阳性球菌的联合药敏研究,解放军药学学报,2003,19(6);436—438(药讯,2008年3期,“时间差攻击疗法”的理论与实践)

[6] 肖永红,细菌耐药防突变浓度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6,28,

[5]陈旭岩,借“东风”,临床医师做些什么,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年08月26日A2版;

[7] 第二届“今日之声”重症感染高峰会报道,优化β内酰胺类药物抗菌疗效的策略:中国医学论坛报,2008,11,13,(1131期)E5版)。

 

2011,1,19完成2稿

脑脓肿 (16)
脑出血 (252)

最后编辑于 2024-10-03 · 浏览 315

回复1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