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HIV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aemia)分享

治疗经过:
患者,25周岁,男,经MSM感染HIV,无HBV、HCV、TP感染,胸部X片未见异常,生化检查、血尿常规正常。检测了NRTIs、NNRTIs、PIs的基因型耐药,仅仅发现NNRTIs部分存在潜在耐药,NRTIs、PIs部分均未见耐药。
2021年11月24日开启抗病毒治疗,使用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多伟托)与复方磺胺甲噁唑5天后,出现严重的麻疹型药疹。停止抗病毒治疗和磺胺的预防用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治疗,6周后恢复抗病毒治疗,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克力芝)+拉米夫定多替拉韦(多伟托)治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预防性用药没有恢复。患者没有出现药疹复发。以下是该患者基线与后期随访的病毒学指标和免疫学指标。

该患者在恢复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HIV病毒载量仍然高于200copies/ml,且水平较高,但低于1000copies/ml。检查依从性和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三个月后复查HIV病毒载量为837copies/ml,按照我国诊疗指南已经属于病毒学失败。我建议患者去省会定点医院复诊,省会那边推荐再次做耐药检测,尤其是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检测(治疗前未做整合酶部分)。如下分别是2021年11月、2022年9月和2022年10月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分析。
2021年11月

2022年9月

2022年10月

2022年9月的耐药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患者无相关药物暴露史且服药依从性良好。有考虑过随着ART开启,被野生型毒株覆盖的耐药毒株重新成为优势毒株的情况,但鉴于本次耐药是第三方机构进行,可靠性存疑,经过沟通后第三方机构同意在10月再给患者免费重新做一次耐药检测。
讨论:
一、判断,低病毒血症?
不同地区对HIV低病毒血症定义有差别,这里我姑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指南的标准来定义HIV低病毒血症(HIV LLV),即患者HIV-RNA处于50-1000copies/ml之间[1]。
该患者在抗病毒治疗24周后病毒载量为950copies/ml,三个月后复查HIV-RNA为837copies/ml,符合HIV持续性低病毒血症(pLLV)标准。一项研究使用以上述标准定义HIV LLV,并且将LLV分为低水平LLV(50-200copies/ml)、中等水平LLV(200-400copies/ml)、高水平LLV(400-1000copies/ml)[2],该患者属于高水平LLV,按照该研究的结果,高水平LLV会增加病毒学失败(VF)的风险。而事实上,按照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该患者已经属于病毒学失败。
二、LLV风险因素分析
HIV LLV的风险因素有:①较低的基线CD4绝对值;②较高的基线HIV病毒载量;③HIV-1为B亚型;④使用含DDI或D4T搭配3TC和NNRTI的组合治疗;⑤患者年龄较大;⑥使用2NRTI+boosted PI(与2NRTI+NNRTI/INSTI相比来说有更大风险);⑦曾经中断过抗病毒治疗。[3]
其中,该患者符合“①较低基线CD4绝对值”、“②较高的基线病毒载量”、“⑦曾经中断过抗病毒治疗”,但是此患者并没有使用2NRTIs作为处方的骨架,而是使用了boosted PI+INSTI+NRTI的处方进行治疗,我不能判断患者的高水平LLV是否与患者该用药方案有关,我只能查到2NRTI作为处方骨干前提下使用PIs对HIV LLV的影响,该患者没有使用2NRTIs作为处方的一部分,因此我只是高度怀疑该处方也是导致患者高水平LLV的风险因素之一。
三、后续处理
虽然患者按我国诊疗指南已经属于病毒学失败,但考虑到DTG、LPV/r均为高基因屏障药物,因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南,不对现有ART方案进行调整,继续每三个月的病毒载量动态监测。[1]
参考文献:
[1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1593
[2]艾滋病低病毒血症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吕海伟 1,2,刘 莉 2,卢洪洲 2(1. 蚌埠医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 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上海 201508
[3]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ow-Level Viraemia and Virological Failure: Results from the Austrian HIV Cohort Study
文中提到的检测报告:
1.免疫学指标


2.病毒学检查




3.耐药检测



最后编辑于 2023-04-15 · 浏览 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