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诊疗的新概念


粪便的形成、传输和排空,主要涉及结直肠的功能。便秘是排便困难的主观感受,临床极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常伴随有粪便干结、大便次数过少(少于每周3次)等现象。病因分为功能型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前者占绝大多数。便秘持续12周以上者,为慢性便秘。便秘患者不仅有排便困难的痛苦,还有腹痛、腹胀、口苦、食欲不振、焦虑、失眠等精神躯体症状,往往成为各种危险疾病发作的诱因。
便秘的治疗,林林总总,无怪乎上改善机体整体状况,刺激结肠的肠蠕动,促进排便。各种泻药,包括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润滑性泻药、渗透性泻药、肠动力药、还有各种生物活性制剂,包括灌肠、栓剂等,均是通过增进结直肠的蠕动环节,而起到治疗效果。然而顽固性便秘患者的结直肠对各种排便刺激反应迟钝,推进肠内容物排空的能力降低,往往是便秘病机的重要原因。便秘患者的治疗,结直肠或许更需要的是功能减负,休养生息,逐渐恢复对排便刺激的敏感性。故此本人构想通过机械性工具,清除结直肠积粪,让结直肠获得功能复原的时机,逐步改善临床症状。清理结直肠积粪的工具,初步设想是大口径的超长型肛管。采用前端开口并有合适侧孔的硅胶管,可保持一定的刚性和柔韧性。顺肛管乙状结肠的管壁,可安全盲插入降结肠或横结肠。空管旋转插入充满粪便的肠道,将部分粪便俘获至管腔内,拔管即可带出肠道。重复操作,便实现结直肠积粪的有效清理。
结直肠统称大肠,由于胚胎时期中肠的发育和旋转,结肠在腹腔呈特殊的问号样排列,除横结肠和乙状结肠有一定的游离度,升结肠降结肠均相对固定于后腹壁,直肠固定于盆底,为腹腔间位器官。结直肠被小肠及系膜覆盖,常规影像检查显露较为困难。结肠的形态学检查主要有纤维结肠镜检、全消化道钡餐或钡灌肠。这些检查是肠道内腔的形态观察,检查前肠道须作清洁处置,是保证检查过程顺利和结果正确的必然要求。肠道清洁准备的干预,严重干扰了便秘患者结直肠生理状态的判断,相当于将作案现场进行了掩饰性处置。此外还有钡胶囊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等功能性检查。腹部CT亦可提供结直肠肠腔肠壁的相关信息。碎片化信息使得便秘缺乏临床严重程度的客观性评价指标,临床疗效也只能依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判,少有客观性的衡量标准。
人工气腹CT的容积再现VR成像,理想地展示了腹膜腔结构的三维形态。气腹条件下,左右侧卧甚至俯卧位扫描,腹腔内位器官的网膜、小肠及系膜,发生显著性的重力位移,结直肠有较好的暴露展示。直观显现生理状态下结直肠的腹腔分布走行,外观形态特征,肠腔内容物的性状和存聚量,是便秘等结肠功能异常性病变的临床研究不可多得精准量化测定工具,对各类便秘形态分类、疗法的客观疗效评估,有较大实用价值。




最后编辑于 2023-04-08 · 浏览 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