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卫健委:晋升副高要求400单元门诊量!能完成吗?

发布于 2023-03-27 · 浏览 5.7 万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5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shwyj001 推荐

一、“晋升副高要求400单元门诊量”登顶热搜

一直以来,医生职称晋升中的“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等饱受诟病,怎么才能破除"四维",让医生回归临床本位呢?

此前,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共同出台了一份《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医师职称晋升进行了一些改革。

其中明确表示: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不把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出国(出境)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等作为申报的必要条件;

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防病治病一线,将门诊工作时间、收治病人数量、手术数量等作为申报条件,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

把评职称的重心由“四唯”转到临床,本是一件好事,但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其中有关“医生晋升工作量要求”的规定令一些医生有些难以接受,这一话题引起了众多医生的讨论,并于前几天登上了热搜第一的位置。

二、400单元门诊量是什么概念?

大多数医生表示,门诊工作量中,半天接诊(4个小时)不少于15位为一个有效单元,大部分医生不可能天天出诊,一周一次吧,也就是一周一个有效单元,照这样算,怎么也得七八年;

如果出诊时四个小时内达不到15个病人,那就不算有效的单元数,如果是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那确实很容易达到,可对于小城市的医院、对于某些科室,例如康复科、口腔科等,都是慢工出细活的工作,四个小时内是很难接诊15个病人的,怎么办?

事实上,对于一个主治医生,是否出门诊、出什么门诊、门诊时间,全凭领导安排,同上门诊的医生中,有很多主任级别的,跟他们同时间坐门诊,你觉得病人会挂主治医生的号吗?

三、61.7%的医生认为难达到要求

有医生哭诉说:“自从看到这个门诊量后就觉得晋升副高无望了,我在二级医院,门诊量本来就少,还是康复科,一周出一天门诊,一个月都看不到10个病人,哭死了。”

对于能不能完成这个量,在一份2150人的投票问卷中,有61.7%的医生表示很难达到要求,基本完不成,只有10.9%的医生表示无难度无压力。

img

四、对病人而言,医生的临床能力大于学历,大于科研

双博士“37台手术,33台事故”不能再发生。

试问,患者找你治病,是因为你的学历高,还是因为你发了多少篇SCI,承担了多少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吗?

都不是,之所以找到你,是因为你的技术好,你的医术既往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大家信任你,才会放心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你。

现在,不管怎么说,职称晋升的方向已经由“四唯”逐渐转向了临床,这对于注重临床实践的医生来说还是有好处的。我们作为一名医生,高超的医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扎实的临床技能才是我们的硬干货,其它的都是不切实际的虚无。让医生回归临床本质,让有志于临床的医生去全身心投入临床工作,让对科研感兴趣的医生去做科研医生,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这叫“有教无类”,而不是两手抓两手空,这是应该得到支持的。

五、是从一个极端倒向另一个极端吗?达不成目标怎么防治弄虚作假?

如果医生真的达不到这个量该怎么办?会不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医生达不到这个标准,就会花钱自己买病人,让一些没有疾病的人群去挂号,去刷指标,以此满足规定的有效单元门诊量,如果这样的话,岂不又是一种不公平的事吗?该怎么去预防呢?

目前,相关部门并没有出台什么政策去加以规范。

也有人表示很担心,这份文件能不能执行到位呢?如果到时候科研要求没有及时去除,临床上的要求又追加上来了,两个方向的事务一起挤压,又该怎么办?

这些都是问题,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以临床为导向的晋升标准是得人心的,是可以引导医生真正扎根临床、务实临床的,相信在以后的实践中,这个政策会越来越完善。

那么,作为医务人员或是从业医学相关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最后编辑于 2023-03-27 · 浏览 5.7 万

186 188 5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8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