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怎么办?
楔子
应某位粉丝的需求特写一期尿频的知识。
简明总结一下西医药物治疗:先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前列腺大者),疗效欠佳时可将坦索罗辛换成多沙唑嗪试试。若效果还不好,尤其有明显尿急(憋不住尿)者,可加用舍尼亭。
一、尿频概念
- 白天排尿次数>6次,或者夜晚排尿>2次,都可叫尿频。
- 特点:每两次排尿的间隔时间很短,经常性排尿间隔小于2小时,每次排出的尿量小于200ml。
二、生理
- 一般在正常人,平均容量为350~500ml,最大容量可达800ml。
- 当尿量达到400~500ml时,膀胱内压明显升高。
- 当容量达到500ml以上时,由于膀胱壁的张力过大可产生疼痛感,并可放射到腹前壁下部、会阴及阴茎(蒂)的皮肤。
- 当膀胱内尿量增加到700ml时,膀胱内压可以增至35cmH2O,此时逼尿肌开始出现节律性收缩,排尿欲也明显增强。
三、病因
- 炎症占56%,非炎症占44%,未明确诊断占26%。(所以啊,很多时候确实找不到原因,作为患者不用焦虑)
- 尿频都会去查尿常规,可以按里面能否查见白细胞分类:
- 无白细胞
- 解剖结构改变:处女膜伞病;尿道肉阜;尿道狭窄;尿道外口息肉;前列腺增生;尿道旁腺增生(又名女性前列腺增生);膀胱内口抬高(膀胱出口梗阻);膀胱颈硬化;膀胱黏膜纤维化;输尿管口囊肿;尿失禁
- 膀胱肿瘤:尿频发生在大量无痛性血尿之后。因为肿瘤长大,使膀胱有效容量减少,而出现尿频。
- 泌尿系结石:可伴有肾绞痛
- 肾结核:排除了其他原因可进一步寻找结核的证据
- 多饮多食:生理性或糖尿病等
- 神经、精神: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最后考虑!尿频如果仅仅发生在白天(发生在意识清醒的时候),其尿频的原因一般为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感觉紊乱或疼痛等所致。如果入睡前表现频繁排尿,入睡后症状完全消失,也是由于精神紧张的缘故。
- 有白细胞
这是炎症性尿频,是由炎症刺激膀胱黏膜或尿道黏膜引起的。
膀胱非特异性炎症、霉菌感染,以及尿道炎症或阴道炎症等皆可能出现脓尿、尿频。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尿频涉及的器官和受体,以引出后续的治疗。
四、泌尿道受体
- 对泌尿道有影响的受体主要有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1、α2、β1和β2等亚型)和M受体。
- 膀胱和尿道平滑肌中都含有α受体和β受体。α受体产生收缩作用,β受体产生舒张作用。
- α受体有许多亚型:α1、α2等;α1又分为3种亚型:α1a、α1b、α1d。
- 尿道α1受体密度较高,是引起尿道括约肌收缩的主要因素。正因为如此,应用α1受体阻滞剂可以缓解尿频。
- α2受体除对尿道外,同时又对心肌有影响(所以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不太好)。
- 因此我们应用得较多的、并且与排尿关系密切的阻滞剂,主要是α1受体阻滞剂。
- α受体阻滞剂的代表性药物:
- 特拉唑嗪是α1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副作用较非选择性α受体阻滞剂减小)(非选择性意思是除了阻滞α1受体,还会阻滞α2受体);
- 👉 哈乐(坦索罗辛)是α1a受体阻滞剂(所以哈乐是高选择性α1a受体阻滞剂,副作用最小,应当优选);
- 萘哌地尔是α1a、α1d受体阻滞剂;
- 可多华(多沙唑嗪)是α1a、α1d受体阻滞剂,是一种缓释剂。
- 💡 α1a位于细胞内,α1b位于细胞表面,α1d位于膀胱黏膜。对于应用α1a、α1b受体阻滞剂不能缓解的尿频,改用α1d受体阻滞剂可以得到缓解(也就是说哈乐效果欠佳时可以换用多沙唑嗪)。
- 💡 以上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疗效相似,但副作用以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哈乐)最小。
- 胆碱能受体是M受体的一种。肾上腺素能受体是交感神经受体,M受体是副交感神经受体。副交感神经是一种植物神经。
- M受体能够引起膀胱平滑肌收缩,从而促进排尿。
- 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可以阻断胆碱能受体引起的膀胱平滑肌(也就是逼尿肌)收缩。膀胱壁的肌肉统统称为逼尿肌。逼尿肌含有丰富的副交感神经(胆碱能神经),可应用抗胆碱能药物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目前应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物仍以抗胆碱类药物(托特罗定)为主)。
- M受体拮抗剂的代表性药物:舍尼亭(托特罗定)。
- 使用M受体阻滞剂必须注意,如果患者有青光眼,例如畏光,见到太阳光就会流泪等,一定不要使用M受体阻滞剂。
-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国际尿控协会(ICS)将OAB定义为:“尿急,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有尿频和夜尿。”膀胱过度活动症不包括由急性尿路感染或其他形式的膀胱尿道局部病变所致的症状。
- 病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所以目前应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物仍以抗胆碱类药物(托特罗定)为主)
- 尿急:突发、强烈的排尿欲望,且很难被主观意志而延迟排尿。这一主诉是确诊膀胱过度活动症必备的。
- 尿频
- 尿失禁:指不自主排尿。
- 夜尿
五、药物治疗
-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等药物对于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尿频,可以迅速显著地改善排尿症状,也可以迅速地改善充盈,使患者能正常地从事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夜尿的治疗,目前仍然以 ɑ受体阻滞剂为首选,主要是改善尿道出口的梗阻,改善排尿障碍。可以应用哈乐;如果疗效不佳,可以联合M受体阻滞剂,例如舍尼亭,进行治疗。
优选坦索罗辛,效果不好的话换多沙唑嗪。
- 5α-还原酶抑制剂(摘自我上一篇分享文章)
通过抑制体内睾酮向双氢睾酮的转变,降低前列腺内双氢睾酮的含量,达到缩小前列腺体积、改善排尿困难的治疗目的。主要用于前列腺体积增大伴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常用药物为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非那雄胺(商品名 保列治) 5α 还原酶抑制剂的起效时间较慢,一般使用6~12 个月后获得最大疗效。连续使用6-12 个月血清PSA 可降低约50%(研究表明,可以降低前列腺癌风险),前列腺体积缩小15%-25%。5α 还原酶抑制剂长期使用可以降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以及需要手术的长期风险。(细品:缓慢而持久,弱而持久。慢慢来,比较快)
- M受体阻滞剂
对逼尿肌收缩不稳定或膀胱顺应性差(太硬,不柔软的意思)的患者(主诉会特别强调尿急!),抗胆碱药物的疗效很好但长期依从性差。
目前应用于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物仍以抗胆碱类药物(托特罗定)为主
托特罗定对膀胱M3受体的选择性高于对唾液腺的选择性;与奥昔布宁比较,虽然两药对膀胱的选择性相当,但托特罗定对唾液腺的选择性更小,因此抗胆碱不良反少,耐受性更好。
- 中成药
任选一种:淋必清、癃清片、前列舒通胶囊;银花泌尿灵
- 针对病因治疗:例如抗感染、手术等。
- 雌激素
尤其适用于绝经期妇女,能显著改善泌尿生殖器萎缩导致的尿频、尿急、夜尿、排尿困难和复发性尿路感染等。其原理是:雌激素可以增加尿道阻力,松弛膀胱平滑肌,从而缓解尿频;同时维持阴道的微酸性环境防止感染,减少尿频。
简明总结一下西医药物治疗:先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前列腺大者),疗效欠佳时可将坦索罗辛换成多沙唑嗪试试。若效果还不好,尤其有明显尿急(憋不住尿)者,可加用舍尼亭。
六、非药物治疗
- 膀胱训练:膀胱训练是通过逐渐延长排尿时间来训练膀胱容量,从而减少尿频。具体方法是:
- 从规律的时间开始训练。
- 根据实际情况,逐渐延长排尿时间。
- 在规定的时间内,不管是否有尿意,都要去排尿。
- 逐渐增加排尿时间,直到达到正常排尿时间为止。
- 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通过监测和反馈患者生理变化来训练患者控制生理功能的方法。生物反馈疗法可以用来训练膀胱肌肉收缩和松弛、盆底肌肉收缩和松弛等。生物反馈可以提高患者对自己生理功能的认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盆底肌肉治疗又可以叫提肛锻炼。
- 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但是,有一个时段做最好:在尿频即将发生时做。换句话说,在很想上厕所排尿的同时,做有意识的、自主的提肛动作,做收缩盆底肌肉的活动。
- 研究表明,通过盆底肌训练,尿失禁平均减少了80.7%,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达93.4%。长期坚持锻炼。必须将提肛锻炼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必须一天坚持做200~300次,3个月一疗程坚持做3~3年。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尿频、尿失禁。
- 其他:如微波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脉冲治疗仪、热水坐浴等。
最后编辑于 2023-03-26 · 浏览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