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08
肾盂成形术外科方法
开放手术
UPJO开放肾盂成形术有多种切口选择,多数术者采用腹膜外腰切口行UPJO外科修复,与肾部分切除术等其他开放肾手术类似。切口可取肋下,但多经过12肋床向前越过肋尖。腹膜外腰切口有其优点,为多数泌尿外科医生所熟悉,暴露良好,无需考虑术者体位习惯。有时选用前腹膜外路径,此时肾盂和近段输尿管无需游离过多;后腰切口可直接显露UPJ,而周围组织也无需过多游离。后腰部切口最适于较瘦病人,既往同侧无手术史。如合并UPJ相关其他肾异常,如马蹄肾和盆位肾,前腹膜外径路是合适选择。但对这种情况,现在多考虑腹腔镜方法。
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手术
1993年,Schuessler 等进行了首次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此后腹腔镜手术快速发展,成为开放肾盂成形术和内镜下肾盂切开术的替代方法。与开放肾盂成形术和内镜下肾盂切开术相比,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技术更复杂,学习曲线更陡。对于有经验的腹腔镜外科医生,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恢复更快,而成功率与开放手术相当,≥90%。2014年,Autorino等的一项元分析显示,开放和微创肾盂成形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率相似,而微创手术住院时间较开放手术少2.68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采用与开放手术类似的解剖分离和修复原则,故成功率较内镜下肾盂切开术高10%- 30%。在此元分析中,总计100多例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病人,成功率94% -100%,但随访时间过短。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学习曲线较短,拟腕关节设计器械,在工效学上有利于体内缝合,故有效促进了微创肾盂成形术的推广。2002年,Gettman等报告了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2013年,Jacobs等报告,2001年至2009年,微创肾盂成形术数量增加了360%,这可能与许多医学中心采用机器人辅助手术有关。2012年,Sukumar等报告,1998年至2009年,在美国,微创肾盂成形术占所有UPJO手术比例,从2.4%升高至55.3%,2009年,机器人辅助手术占比就高达45.1%。
适应征和禁忌征
腹腔镜修复手术适应征与内镜下手术或开放手术类似。对于横行血管致UPJO需处理,或肾盂过度扩张需裁剪者,更适于行腹腔镜手术。
绝对禁忌症包括未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未治疗的活动尿路感染,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者。腹腔镜手术的目的是达到无张力水密修复,UPJ处呈漏斗样引流尿液以缓解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
技术
肾盂成形术有多种腹腔镜技术,包括:标准的经腹膜方法(包括经肠系膜方法),腹膜后方法,前腹膜外方法,腹腔镜单孔(LESS)方法和机器人辅助方法。对于各种技术,外科医生最常用去膜Andersen-Hynes肾盂成形,非去膜方法有Y-V成形和皮瓣成形。
经腹膜腹腔镜方法
1993年,Schuessler 等和Kavoussi等首次描述经腹膜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此为当前最常用的腹腔镜方法,优点为工作空间大,解剖结构清楚。腹腔镜手术开始前,可经膀胱镜逆行插管行肾盂造影检查,以明确解剖定位和临床诊断,之后可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和尿管,也有术者于术中切开UPJ后,经腹腔镜顺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管。病人取45度侧卧位,以Veress针或Hassan技术制备气腹,腹壁置3-5个穿刺套管,脐部套管用于腹腔镜头,第一步,游离结肠暴露腹膜后结构;如肾盂或输尿管经降结肠系膜易辨认,可经肠系膜方法手术,无需肠道游离。向内侧游离结肠后,确认输尿管后,向头端分离同侧近段输尿管,UPJ和肾盂。此时不要过多游离输尿管周组织和过度使用电凝,以避免影响输尿管血供。仔细检查近段输尿管、肾盂与周围血管情况,以确定UPJO原因,并决定采用何种修复方式。总体方法和原则与开放手术类似。

机器人辅助下经腹膜肾盂成形术(右侧)
如行去膜肾盂成形术,先将肾盂在UPJ上方环形横断,近输尿管断端侧方行铲状化,如有异位血管,可将肾盂和近输尿管移位至横行血管的对侧,再完成输尿管肾盂吻合术。如术者采用顺行腹腔镜支架管置入,可通过上位的套管或经皮穿刺,自输尿管置入导丝,此时夹闭Foley尿管,使膀胱充盈,有利于导丝进入膀胱,再经导丝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此时如见尿流自支架管侧孔返流,可确认支架管远端已位于膀胱内。对于肾盂过度扩张者,可行肾盂缩减成形术,去除过多肾盂,并关闭肾盂切口。腹腔镜下缝合可手工完成,或借助半自动的缝合器械,如EndoStitch, US Surgical, Newark, CT。去膜肾盂成形术可采用连续缝合或简单间断缝合,一般用4-0可吸收线。术后留置伤口引流管。
此文源自《Campbell-Walsh-Wein Urology》,第12版,Alan W. Partin,Roger R. Dmochowski,Louis R. Kavoussi,Craig A. Peters主编。
最后编辑于 2023-03-25 · 浏览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