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阑尾切除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发布于 2023-03-24 · 浏览 775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4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这文章重要,应向民众普及宣教。

2023-03-24,收录


阑尾切除增加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报,2023年3月15日(6)


阑尾曾被认为是一个生理功能微乎其微、可切除、可舍弃的进化遗留器官。但近年来研究发现,阑尾富含淋巴组织,在肠道免疫调节和微生物组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切除术后远期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结直肠癌。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佘军军于君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发现,“阑尾切除—肠道菌群失调—结直肠癌”存在相关性,阑尾切除后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导致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上述研究成果近期以“阑尾切除改变肠道菌群促进结直肠癌”为题发表在肿瘤学期刊《致癌基因》(Oncogene)上。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近年来研究发现,阑尾富含淋巴组织,在肠道免疫调节和微生物组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阑尾切除术后远期与多种疾病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包括结直肠癌。


2018中国结直肠癌早诊筛查专家共识》将阑尾切除列为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之一,但阑尾切除是否确切地导致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及其内在作用机制均有待阐明。


肠道菌群向促癌转变


佘军军和于君教授团队历时5年,分析了来自西安与香港的40万人群大型队列数据,并对既往患者进行最长20年随访后发现,相比对照组,阑尾切除组人群结直肠癌发生风险增加73%。


研究人员进一步招募157名阑尾切除术后患者15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粪便菌群宏基因组测序。研究发现,阑尾切除术组人群的肠道菌群明显失调,普通拟杆菌、脆弱拟杆菌等7种促进结直肠癌的细菌富集;厌氧菌sp YL58、海氏肠球菌等5种有益共生菌减少阑尾切除术组人群整体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向促炎、促癌转变的趋势。


利用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开展了进一步研究。通过切除小鼠阑尾损伤肠屏障功能,在菌群的影响下,研究人员通过偶氮甲烷(AOM)/葡聚糖硫酸钠(DSS)可加速诱导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采用广谱抗生素清除菌群后,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则无明显变化。


阑尾切除应更加审慎


上述研究表明,“阑尾切除—肠道菌群失调—结直肠癌”存在相关性。阑尾切除后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进而导致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临床医生在诊疗中应更加审慎、全面地考虑施行阑尾切除术的必要性,并建议对阑尾切除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进行术后长期肠镜随访。这一重要发现为完善结直肠癌防治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中国西部创新港Med-X研究院肠道微生态研究所和人才高地实验平台为该研究提供实验支持。


img

结直肠癌 (38)

最后编辑于 2023-03-24 · 浏览 775

3 2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