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男性患者,胰腺坏死术后每日胰液引流高达100多毫升
感谢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 高友逵 医师 分享的病例:
主诉:坏死性胰腺炎术后反复腹痛发热 6 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2022-05-05行腹腔镜胰腺坏死组织清创引流+腹腔镜胃造瘘+空肠营养管置入+腹腔引流+腹腔粘连松解术。因腹腔感染控制不佳于2022-5-25再行腹腔镜盆腔脓肿切开引流+经皮窦道肾镜胰腺周围脓肿外引流+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清除+原窦道胰腺脓肿引流管更换+腹腔引流+腹腔粘连松解术。
术后逐渐恢复肠内营养,拔除相应腹腔引流管,仅保留左侧胰腺周围脓肿引流管出院,出院后引流管每日引流出20-40ml清亮胰液。2022-11-04于当地医院复查CT提示无腹腔包裹性积液,且近1周内引流管无液体引出,遂退出引流管3cm,2022-11-11患者胰腺脓肿引流管脱落。2022-11-12患者诉腹痛伴发热,于当地医院检查考虑急性胰腺炎,期间患者有寒战,体温最高至 38.8℃,遂来我院进一步治疗。
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胆系结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等病史
个人史:无抽烟、饮酒史等
专科体格检查:腹平软,全腹可见多个陈旧性手术疤痕,原窦道引流管口已愈合,上腹部可触及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
辅助检查:入院后予以立即完善 MRCP,可见胆总管稍扭曲狭窄,原胰体尾包裹性积液形成,主胰管无显影(详见下图)。
查血可见血淀粉酶 257U/L,脂肪酶 152U/L,白细胞计数等感染指标和总胆红素稍升高(直接胆红素为主),余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等指标基本正常。

(MRCP)
各位站友,看到这,下一步治疗方案你如何选择?
病例分析探讨:
2022-11-25我院全麻下行“ERCP+EPBD+ERBD+ERPD”,术中进入胰管后造影见主胰管纤细和稍扭曲变形,远端包裹性积液囊腔无显影,反复上行导丝无法通过胰体处胰管,考虑胰管断裂综合征,胆总管显影良好,未见结石。予以放置5Fr x 5cm Boston胰管塑料支架和7Fr x 7cm Boston胆管塑料支架(详见下图)。

(ERCP术中 X线图)

(ERCP术中内镜图)
2022-12-1患者原左侧窦道皮肤破溃,沿原窦道口再次置入引流管,每日引流胰液100ml以上,复查CT可见胆管支架、胰管支架和引流管位置良好(详见下图)。
2022-12-24患者因引流管脱落再次入院,予以更换引流管后好转出院。

(胸腹平片图)

(术后复查CT可见胰管支架、引流管位置良好)
2023-2-24患者因“坏死性胰腺炎术后9月余”再次入院治疗,期间患者引流管每日引流约100ml以上胰液。入院后予以立即完善MRCP,可见胆管显影良好,未见狭窄变形,主胰管显影尚可,胰体尾仍可见包裹性积液。

窦道每日胰液引流

(MRCP)
2023-3-2患者在手术室全麻下行“ERCP+胆管支架取出+胰管支架取出+经窦道硬镜与十二指肠镜双导丝会师+经窦道鞘管扩张+ERPD+窦道引流管更换术”。术中用圈套器分别取出原胰管支架和胆管支架,再次沿1点方向插入切开刀并送入导丝,造影后可见胰管显影,沿导丝逐步送入切开刀,可见切开刀上行不顺,予以反复调整导丝位置后成功送入胰腺包裹性积液囊腔区域。消毒左侧腹壁、铺巾,取出原窦道引流管,经窦道置入另一导丝,X线直视下可见两导丝成功会合,切开部分窦道皮肤口并逐步送入鞘管扩张至16Fr,沿窦道导丝置入肾镜可见内镜导丝,用活检钳钳取内镜导丝直至退出窦道到体表外,牵拉内镜导丝出体表约20cm,沿导丝送入10Fr和12Fr鞘管在X线定位下逐步扩张窦道胰管,可见清亮胰液流出,内镜下沿导丝在胰管内放置7Fr x 12cm胆管支架(已修整支架侧口),支架远端推送到囊腔2cm左右,支架近段位于十二指肠腔内,X线直视下可见胰管支架位置满意,沿原窦道口置入16F硅胶引流管引流。术后患者原窦道引流管胰液较前明显减少,予以拔管后出院(详见下图)。

(术中可见导丝进入囊腔)

(导丝在内镜下从胰管贯穿窦道)

(X线可见导丝贯穿胰管和窦道)

(导丝经主胰管和窦道贯穿至体表外)

(X线下经窦道沿导丝用鞘管逐步扩张)

(硬镜直视下可见胰管支架远端进入窦道)

(X线下胰管支架位置)

(内镜下胰管支架肠内端)

(X线下可见胰管支架远端和窦道引流管)

(术后可见引流管胰液明显减少)
欢迎各位站友探讨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