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这个药不仔细研读说明书,估计又要被坑了--及点评

发布于 2023-02-24 · 浏览 1305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7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按:

这个小青年药师,对临床药剂学的了解认识,需要进一步学习挖掘,


本人近期,在学习其他文献中,作为学习感言,发表了个人前期工作成果。

​文中提到的自相矛盾现象,避免不了。


生产药企的说明书,抄袭别人的多,临床药学提问的临床药剂学问题,药企大多解答不了。因为,他们碰不上如临床药学遇上的千奇百怪现象,自然也就难以深入研究。


​前期,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抗生素学组,一次又一次写上指南,指导方案:克林霉素+氨基糖苷抗生素,联用,临床药学反复抗争,他们总是查不到致死的文献总结报告,他们哪里知道,多少临床死亡病例,大多是没有去总结报告,自然也查不到多少有效文献。

​临床药剂学现象,更是散发,从文献上无从下手查阅,官方资料,根本就自己也不懂,就写了“尚不明确”。


​工作久了,就会见多识广,碰上了个体案例,就是百分之百发生。


​临床药剂学,与整个科技发展水平有关。

​2023-02-23,晚9:10,随笔,辛老师


这个药不仔细研读说明书,估计又要被坑了

原创 有一个药师 有一个药师 2023-02-23 00:00 发表于广东


https://mp.weixin.qq.com/s/RzRIxYXaxYyKMHyvCzF7nA


全文:


最近,群里有一个小伙伴,分享了一张药品说明书,并且提出了她的疑问——药品是「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这是一个粉针剂。我们都知道,粉针剂就必须用相应的溶媒溶解,之后才能使用。查看美康App药品说明书——可以用0.9%NS,5%GNS,5%-10%GS的注射液溶解。

img
img


再阅读说明书的其他部分,发现了蹊跷的地方,我们一起看看【药物相互作用】——

img
img


说明书里面说到“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或四环素注射液皆可破坏其活性”,按照我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既然葡萄糖注射液能够破坏阿洛西林钠的活性,那肯定是尽可能的避免。但是回顾前面的【用法用量】,又提到能够和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岂不是互相矛盾?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静配药师说~

我觉得矛盾,用盐比糖盐优势大很多,不容易破坏结构。葡萄糖注射液即使被稀释,也是呈酸性的,这份说明书前后矛盾,可能需要联系厂家才能解释清楚或者要求更改说明书。保险起见,还是选择盐作为稀释溶媒。


如果医生的医嘱开了葡萄糖,药师可以根据说明书的注意事项内容,建议医生更改为氯化钠。

//.

后/来/我/也/猜/想/了/一/下


查询《中国药典(第二部)2020年版》

氯化钠注射液pH:4.5-7.0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3.5-5.5

葡萄糖注射液pH:3.2-6.5


这三种溶媒都有很多厂家生产

不同厂家生产的pH肯定不同

总体讲,葡萄糖注射液偏酸性


如果遇到某一个厂家生产的

葡萄糖注射液是比较接近中性

那配伍了对结构破坏不大


如果遇到某一个厂家生产的

葡萄糖注射液是比较接近酸性的

那配伍了对结构破坏就相对大


所以~~~

估计答案只有厂家能够回复

以上也只是个人猜测

欢迎各位优秀的药师补充讨论~~


附录检索:手机版,丁香园,合理用药版,输“临床药剂学”

仅选2 文:

【1】《卒中取栓后降压不宜太严格》和“临床药剂学”感言,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406328

读后感言:

文章中“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缺乏原创性、领先性和循证性的高质量临床研究。"

本人心中,一直在盘旋着“临床药剂学是我国医院药学发展史上的短板”这句话。这句话的中心含义临床输液的各种溶媒,当以葡萄糖注射液为主体,其次是生理盐水,还有其他各种溶媒有:有含各种电解质的液体,如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

这些溶媒中,可分为:“含糖”和”不含糖”两大类输液。这两类输液存在一个临床药剂学方面的关健性差异

含“糖”液体,pH值 较低(低于各种不含糖液体),同时,各瓶之间存在不可预测的pH值差异

不含糖有液体,pH值较高(高于含糖液体),且各瓶之间pH值差异性很小

这种特性,对临床用药安全性,有什么意义呢?

意义在于,对于“β-内酰胺键”抗生素类药临床药剂学的稳定性,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即输液溶媒对所配制的药产生不同的水解程度结果。这种不同的水解能力,对具体应用中的抗生素药物,产生不同量的杂质。而杂质含量多少,是激发用药者过敏反应的内在基本因素。加之,各人对过敏反应“阀值”不同,致使各个个体用药中,产生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特别对有哮喘史的患者,什么时候激发过敏,喉头窒息致死,难以预测


以上观点,早就形成,只是本人没有去整理,今天学习报纸文章,有感而发,随笔记录下来。


2022-11-28,早上,7:20, 完笔,辛老师


【2】由****胶囊碎裂-引出一段临床药剂学话语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7498503

今晚,无意发现丁香园通知栏,网友"平田遥 点赞了你的帖子 【原创】想对****胶囊说点什么。"

打开一看,是本人2014年对****胶囊,发现胶囊壳碎裂现象,二次拍照片发上网一事。

为此,本人想发送了经过10年以后,2018 年,二次去生产厂家(以岭药业)访问的的感受。

但一发又难以刹车!

因为,本人对医院药学,实在是感受太深了。在2022年,本人由衷而发了一生医院药学感言:医学,药学,和哲学。


过去了的几十年,多次为社会上,对医院药学,医院药师,就是个“卖药的”,愤愤不平。医院药学,它的上游,是药品研发,生产,流通。而临床药物应用,仅仅是最后一道关卡。药品的有效与无效,安全与不良反应,都发生在临床医护人员身上,自然,医患纠纷,也出现在医护人员身上!…

我一生研究安全用药为主题,对这一系列问题,总是不断思索:医护人员,凭什么受此磨难?!

把历年的学术会议论文,逐篇翻阅,查出部分由医院临床用药终端,与上游药品研发,生产,流通相关联的论文原件,罗列记录,表达个人的认识过程,与大家分享。

本人一直想找回这个帖子,对生产厂家的认真负责态度点赞,但找回这帖子费力,没能去下功夫查找,今晚,算是天上掉下的机遇:

这帖子,是本人退休后遇到的胶囊碎裂现象,拍了照片,发上网,有过2 次,第二次还附言:竞争对手,也不用借题发挥了,本人对产品还信任的。

谁想到10 年后(2018年),二次去石家庄(第一次是2008年,本人获首次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去参加颁奖大会,曾参观过**药业。)

这次抽空去了厂家,生产质量管理经理,接待了我,介绍了接到本人的信息反馈后,马上联系生产胶囊的企业,对胶囊碎裂问题,调整生产工艺,解决了胶囊碎裂问题。

厂家能如此认真接受临床反馈意见,踏踏实实改正。本人是第一次经历。

前期,本人曾发过学术会议论文【1-13】,提出应加强生产药企和临床用药一线的互动改正,但少有正面回应,大部分药企,都忙着如何提高自己产品的销量。

本人曾对“两性霉素B 与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出现配伍禁忌"(配伍混浊)的点评任务【14】,调研厂家,获得反馈:“多次接到投诉,就是解决不了!”

这实际是药企(厂家)不了解临床药剂学的特性的原因

在2022年执业药师继续 教育课件中,浙江省中医院王建平药师讲课《中药注射剂临床安全使用》【15】,本人向网友推荐学习。同时,本人附言:“下午听课中,发现一点:看到***注射液,规定溶媒,5%葡萄糖注射液,注意事项:不得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内中存在的自相矛盾,不知是否看到。***注射液,合适的溶媒是生理盐水”。

点评:

***注射液生产厂家,在产品上市 后,曾向临床介绍中国药典中89 个酸性药,不得与***注射液配伍【16】。王建平讲课件中***一栏“不得与酸性药物配伍使用”【17】,就是根据这一精神是对的。但***厂家不了解临床药剂学的最大一个特性,葡萄糖注射液,是最大容量的真正的酸性药,并且无法预知每瓶葡萄糖液体的pH范围【18】,临床也就无法掌控避免配伍后液体pH>3.4(痰热清注射液沉淀点)从而无法预知避免临床配伍时出现混浊现象。我们为此,曾发生多次医患 纠纷

文献:18 条,略(可看原帖)

脑卒中 (55)
过敏症 (124)
支气管哮喘 (88)

最后编辑于 2023-02-24 · 浏览 1305

2 6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