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警惕!死亡数占全球近一半的癌症,这个病因一定要查

已认证的机构号 · 最后编辑于 2023-02-15 · IP 浙江浙江
2642 浏览
iconfy1940 达人已点赞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6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根据 2022 年我国预估新发肿瘤病例和肿瘤死亡病例数,肝癌是目前我国第 4 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 2 位肿瘤致死病因[1]

据统计,我国肝癌病例数占全球的 45.27%,死亡数占全球 47%[2]。其中,高达 84% 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有关[2]

HBV 可通过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导致肝脏炎症,而长期反复炎症、损伤、再生和纤维化反应会引发肝硬化,并促使肝细胞向肿瘤细胞恶性转化[3],最终导致肝癌。因此,对于诊断肝癌的患者均应常规筛查是否有乙肝病毒感染。


一、采用病毒学检测明确 HBV 感染

HBV 感染的诊断方法通常包括血清学检测(俗称乙肝五项)和病毒学检测[4]

  • 血清学检测指标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 抗原(HBeAg)、e 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
  • HBsAg 阳性或 HBV DNA 阳性表示 HBV 感染。需要警惕的是,部分人群可能存在隐匿性 HBV 感染,表现为血清 HBsAg 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 HBV DNA 阳性[5]。隐匿性 HBV 感染的诊断主要通过病毒学检测明确。
  • 病毒学检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HBV DNA 定量,多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下限值因不同生产厂商的试剂而异。
  • 国内外多部指南或共识推荐应采用高灵敏实时定量 PCR 检测 HBV DNA(检测下限为 10~20 IU/ml),这有助于尽早发现需要治疗的患者[6-8]


二、HCC 患者一旦确诊 HBV 感染,即可启动抗病毒治疗

肝癌常见治疗方法包括肝切除术、肝移植术、消融治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放射治疗、系统抗肿瘤治疗等,针对不同分期的肝癌患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疗效最大化(图 1)[1]

img

图 1 中国肝癌临床分期与治疗路线图¹

但任何抗肿瘤治疗方法都存在 HCC 复发的风险,如何减少复发并延长生存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研究表明,HBV 高病毒载量(> 2 000 IU/mL)是 HBV 相关 HCC 复发的主要病毒学因素[2]。对 HBV 相关 HCC 进行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助于降低治疗后复发率,而且有助于保护肝功能,保障其他综合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2]

因此,《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 年版)》、《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 精简版)》、《HBV/HCV 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2021 年更新版)》等多项指南或共识建议[1,2,9]

  1. HBV 相关 HCC 患者只要 HBsAg 阳性,无论 HBV DNA 是否可检测出,均应立即给予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而且应贯穿治疗全过程。
  2. 对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建议在肝移植前尽早开始应用一线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2]


那么,如何选择最合适的抗病毒药物呢?接下来进行详细分析。


三、HBV 相关 HCC 抗病毒药物,应选择一线抗 HBV 药物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推荐的线抗病毒药物包括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TDF)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等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α[4]

对于合并有 HBV 感染特别是病毒复制活跃的肝癌患者,首选强效低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ETV、TDF 和 TAF)[4,9](表 1)。

表 1 乙肝一线抗病毒药物用法及注意事项

img


3.1 HBV 相关 HCC 患者抗病毒治疗,需要注意骨肾安全性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是经常遇到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需要从抗病毒药物疗效、耐药屏障及骨肾安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01

选择能有效抑制病毒的药物。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在 565 例 HBV 相关 HCC 患者中,与未获得持续病毒学抑制的 HBV 相关 HCC 患者(n = 157)相比,获得持续病毒学抑制的患者(n = 187)总体生存率明显提高(61.7% vs 74.3%)[10]

02

选择耐药率低的药物。核苷(酸)类似物一旦耐药,HBV 相关 HCC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11]

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显示,在 126 例肝癌根治性切除后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 HBV 相关 HCC 患者中,存在预存耐药的患者(n = 39)无瘤生存期显著低于无耐药的患者(n = 87,P < 0.05)。

03

另外,HCC 治疗药物可能对肾脏和骨安全性存在影响。有研究显示,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期间蛋白尿的发生比例高达 9.1%~51.0%[12]

因此,在选择药物的时候,应尽可能选择肾脏安全性高的药物。《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建议[4]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不全或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推荐 ETV 或 TAF,不建议应用 TDF。


TAF 是一种前体药物,比 TDF 吸收更快,并在细胞中产生更高水平的活性药物,这意味着 TAF 可以以更小的剂量给药,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水平,减少对肾脏、骨骼的影响。


3.2 两项 3 期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TAF 有效性、安全性

在第二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上,TAF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两项 3 期临床研究中国队列的 5 年(240 周)随访数据公布,有效性、安全性再次得到验证。

该研究共纳入了 334 例慢乙肝患者,在随机(2:1)接受 TAF(25 mg,n = 227)或 TDF(300 mg,n = 107)双盲治疗三年后[13],接受 TAF 开放标签治疗至第 8 年。

研究的有效性终点为治疗 240 周时,两组患者(即 TAF → TAF 组和 TDF → TAF 组)的病毒学抑制率;研究的安全性终点为不良事件(AEs)、骨肾安全性指标的变化。

第 240 周时,TAF → TAF 组和 TDF → TAF 组的病毒学抑制率相似(93% vs. 94%;P = 0.857)。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未出现药物相关死亡情况。

肾脏安全性方面,TAF → TAF 组和 TDF → TAF 组均观察到肾小球滤过率(eGFR)出现轻微下降(-2.9 vs. -3.3 mL/min;P = 0.910),提示 5 年维持 TAF 治疗肾功能维持稳定,TDF 经治患者转为 TAF 治疗后,肾功能得到改善。


img

图 2 240 周时两组患者的病毒抑制以及谷丙转氨酶(ALT)复常情况


img

图 3 240 周时两组患者 eGFR 变化情况


四、总结

HBV 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抗病毒治疗是 HBV 相关 HCC 基础的治疗措施之一。

只要 HBsAg 阳性,无论 HBV DNA 是否可检测出,均应立即给予一线核苷(酸)类似物(ETV、TDF 和 TAF)抗病毒治疗,而且应贯穿治疗全过程[1,2,9]

综合抗病毒疗效、耐药屏障及骨肾安全性方面的考量,TAF 或是 HBV-HCC 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优选方案[10-13]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 38(2): 288-303.

[2]. 董菁, 高沿航, 刘嵘, 等. HBV/HCV 相关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2021年更新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10):2292-2302

[3]. 张原青, 郭津生. 乙型肝炎病毒促进肝细胞性肝癌发生的机制[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24(002): 152-156.

[4]. 王贵强, 段钟平, 王福生, 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9 年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 10(1): 1-25.

[5]. Im Y R, Jagdish R, Leith D, et al. Prevalence of 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2; 7(10): 932-42.

[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扩大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专家意见. 中华肝脏病杂志,2022, 30(2):131-6

[7]. Terrault NA, Lok ASF, McMahon BJ, et al. Update on preven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 Hepatology. 2018; 67(4):1560-99.

[8].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 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 2017;67(2):370-98

[9].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肝癌(2022 精简版). 中国肿瘤临床. 2022; 49(17): 865-873

[10]. Kim, T. S., Sinn, D. H., Kang, W. et al. Hepatitis B virus DNA levels and overall survival in hepatitis B-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low-level viremia.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 34(11): 2028-35.

[11]. 孙静怡, 贾蓓, 黄文祥.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对核苷 (酸) 类似物预存耐药变异的研究.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7; 38(1): 35-9. 

[12]. 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肝细胞癌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中华医学杂志, 2022, 102(34) : 2655-68.

[13]. Hou J, Ning Q, Duan Z, et al. 3-year Treatment of Tenofovir Alafenamide vs.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for Chronic HBV Infection in China. J Clin Transl Hepatol. 2021; 9(3): 324-334. 

3 11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