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论治寻常性痤疮经验
陈美,生于1934年,湖北省汉口市人。1976年调入北京中医医院皮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皮科分会委员,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被定为北京市重点继承名医。
一、病因病机
现代医家多认为,肺经蕴热,外感风邪,邪热犯于肌肤,上熏头面而发;或因过食肥甘,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溢于肌肤;又或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郁久凝结成痰,气血凝滞肌肤;女性经前发疹或皮疹加重,又与冲任不调、气血失和有关。
二、辨证论治
痤疮的临床特点表现为面部和胸背部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炎性斑疹、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脂溢出。
痤疮的演变过程初为皮脂溢出,皮肤油腻光亮,出现白头粉刺、黑头粉刺,辨证为脾胃受纳运化失常,或过食肥甘致湿邪内生,外发肌肤;加之外感风热之邪,或湿邪内蕴化热,上熏于肺,阻滞气血,毒热腐肉为脓,血瘀凝滞,发于肌肤,则见炎性斑疹、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又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故痤疮的辨证论治,病位主要在肺(大肠)脾(胃),病邪为湿、热、毒、瘀。
1.肺胃湿热
证候特点:皮疹以白头、黑头粉刺,炎性斑疹、丘疹为主,少量脓疱,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脂溢出,或伴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泄肺胃湿热。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玫瑰花、连翘、黄芩、青蒿、苦参、生薏米。
加减:较多红斑皮疹者,加茅根、桑白皮、青蒿;大便干者,加枳壳、熟军;皮脂分泌较多者,加泽泻、龙胆草;痛经或经血色黑有块,加芍药、当归。
外用药物:每晚以水调颠倒散涂于皮疹处,晨起洗去。
2.毒瘀互结
证候特点:皮疹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见数量不等的结节、囊肿及瘢痕,皮疹红肿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软坚。
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连翘、黄连、公英、地丁、当归、丹参。
加减:结节、囊肿较著者,加鱼腥草、山楂、夏枯草;瘢痕较著者,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皮疹严重者,也可酌情选用梅花点舌丹、西黄丸、大黄䗪虫丸等药物配合治疗。
外用药物:黑布化毒膏点涂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瘢痕可单用黑布药膏涂布。
三、辨证要点
1.辨脏腑
痤疮与肺、脾、肝、心四脏关系密切。除前面已提到的肺、脾两脏外,因情志不遂,肝气不行,或冲任不调,致肝的疏泄功能失调,也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因素;又《内经》有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此,理肝气、清心火也是本病的重要治疗原则。
2.辨体质
人体存在着形态结构,身体心理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灵枢·逆顺肥瘦》及《灵枢·卫气失常》就已有关于体质内容的记载。元·朱丹溪《格致余论》进一步将体质与疾病联系在了一起,提出了“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的著名观点。因此,辨体质可以很好地指导疾病的治疗。根据中医理论,应主要注意不同体质的阴阳之别、强弱之分、偏寒偏热之异。
3.辨皮损
皮损辨证是皮肤科治疗的基础。本病中粉刺辨证为湿邪阻滞;炎性丘疹多辨证为热在腠理;脓疱多为湿热郁滞,腐肉为脓;结节、囊肿多是湿热阻滞并与瘀血互结;瘢痕为气滞血瘀;疾病后期的炎性红斑是余热未清,气滞血瘀;皮脂分泌较多属湿热内蕴。
4.辨兼症
本病常与患者的胃肠功能、情志及女性的月经情况等相关,因此对口干或口苦,便秘或便溏,情志或急躁,或抑郁及月经的提前错后、痛经与否、经血形态等伴随症状,也要仔细分析原因,辨明性质,正确施治。
四、日常调护
除针对性的治疗外,日常生活中的皮肤护理,以及饮食结构的调整、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都非常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注意调整消化道功能。改变饮食习惯,少吃高脂肪、甜食及油炸、辛辣食品以减少油脂分泌,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及保持大便通畅。
2.注意清洁面部。面部油脂分泌多时,每日至少需认真温水清洁面部3次(尤其是在夏季气候炎热、空气湿度大时),且清洁产品宜选择温和不刺激、偏酸性的产品(如市售硼酸香皂或具有消炎作用的两面针香皂)。患处避免用手挤捏,禁用溴、碘类药物。因不当地挤压患处,会使炎症深入,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及造成炎症后色素沉着持续经久不退。溴、碘类药物会诱发粉刺形成。
3.女性患者还要注意面部不要使用油脂类的护肤品,少用扑粉,少化浓妆。
4.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饮酒、作息时间不规律以及情绪波动、精神压力大都对本病治疗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适当地调整心态,注意劳逸结合,戒除烟酒,建立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病情的缓解和痊愈。这也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整体观。
五、典型病例
万某,男,24岁,2004年11月13日初诊。主诉颜面起疹4年余,无明显诱因,皮疹呈进行性加重。曾在外院以“痤疮”服用泰尔丝、美满霉素等药物,但效果欠佳。现症见:颜面部皮疹,伴轻度疼痛,舌红,苔白,脉弦。皮科查体:颜面多发黄豆至花生米大小结节、囊肿,少量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伴皮脂溢出。
诊断:寻常性痤疮。
辨证:湿热内蕴,毒瘀互结。
立法:清热除湿,解毒活血。
方药: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鸡冠花10克、桑白皮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苦参10克、生苡米2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茅根30克。服7剂。
外治:硫雷洗剂外用整个皮损区;甲硝唑软膏外用丘疹、脓疱;复方化毒散软膏与黑布药膏等量混匀外用结节、囊肿。
二诊:2004年11月20日。皮疹改善,结节、囊肿也明显缩小,舌脉同前。前方续服14剂。外用同前。
三诊:2004年12月11日。结节、囊肿已不明显,皮疹以炎性丘疹为主,舌红,苔白,脉滑。前方去鸡冠花、连翘、黄芩,加枇杷叶10克、黄连10克、蒲公英15克,续服14剂。外用不变。
四诊:皮疹基本平复,纳可,二便调,舌脉同前。改以本院自制“痤疮合剂”巩固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王莒生主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