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继续带着同学们学习呼吸系统内科学教材——呼吸支持技术1

发布于 2023-01-27 · 浏览 1949 · IP 西藏西藏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05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belb咏歌、你的奥美拉唑77 已点赞
icon丁香规培频道 +10丁当

   今天继续带着同学们学习第九版《内科学》教材第135-136页内容。呼吸支持技术。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绝大多数呼吸科医生来说很难讲。呼吸支持技术的核心是呼吸机。会用呼吸机的呼吸科医生只是少数,特别是目前有了“呼吸治疗师”这个专业,呼吸科医生都心安理得的把呼吸支持这块儿工作交给了呼吸治疗师。呼吸科医生对于呼吸机也就更加的陌生。但是呼吸机的本科生授课还得要呼吸科医生来做,这确实是让绝大多数授课老师头痛。

其他再复杂再疑难的疾病,谁都可以去讲一讲,只是讲的深浅的区别,大不了照着教科书念。呼吸支持技术的授课门槛就比较高了,一堆机器摆在那儿,你去讲吧。课本照着念完,可能开机都学不会。

为什么呼吸科医生都不愿意去学呼吸机呢?三个原因。

第一、呼吸机学会了挣不了钱,患者吹着呼吸机,每小时收费十几块,不管你会不会用呼吸机,不管是吹死了,还是吹活了,收费都是一样的;

第二、也没有人太关注这个医生是不是会用呼吸机,吹死了是原发病加重,吹活了是原发病好转,跟会不会用呼吸机似乎没什么关系。所以呼吸机这一块儿长时间被绝大多数呼吸科忽视;

第三、呼吸机方面的科研不好搞,学会了呼吸机就好像学会了查体,是呼吸科医生的基本技能,没什么创新性,也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你说学会了查体算什么科研。

与之相反的是呼吸科医生都喜欢学纤支镜。

第一、纤支镜可以挣钱,10分钟做完至少挣1000块毛收入;

第二、纤支镜效果明显,谁都看得见因为做了纤支镜明确了诊断,改善了气道狭窄,挽救了患者生命;

第三、纤支镜也是科研的热门,随便搞一搞就是“新技术、新业务”。

虽然呼吸科医生对于学习呼吸机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现实逼着呼吸科医生去学,毕竟患者病情加重用着呼吸机你必须硬着头皮去管理,特别是晚上值班遇到呼吸机问题要死人的情况时,叫上级医生都来不及,逼着自己搞定。再加上目前新冠疫情大面积铺开,基层医生也不得不学习使用呼吸机了。当然这种前提下呼吸机学得好不好就不敢保证了。

 

同学们首先要知道这一章内容对于老师们的难题,也就大致知道了自己学习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难题——学了跟没学一样。也知道今后自己职业生涯中比较纠结的地方,比如选择亚专业时,你是学呼吸机,还是学纤支镜呢?

前面的内容是教材应该讲,却没有讲的地方。下面我们继续讲教材的内容。

氧疗是多次涉及到的地方,同学们记住一点就行,吸氧浓度多少以氧饱和度为准,维持氧饱和度在90%以上,不能吹到99%以上。教材提到的“对低氧血症伴有明显 CO2潴留者, 应予低浓度(<35%)持续吸氧, 控制 PaO2于 60mmHg 或 SaO2于 90%或略高。”这个说得自相矛盾,万一患者要50%的氧浓度才能维持氧饱和度90%以上,那是用多高的氧浓度呢?所以再一次强调,请同学们忘记35%这个点,除了考试会考,其他时候一无是处。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管理。这个建立人工气道主要是麻醉医生的工作。

同学们首先要捏好皮球,保证有效的通气,因为麻醉科医生一般要10分钟左右才来得了呼吸科,通气没搞好,等麻醉科医生赶过来人就死了。判断通气好不好的关键同学们记住,把下颌骨往前推,使得牙齿呈“地包天”的样式。

其次同学们要给麻醉医生做好辅助工作,熟悉插管流程。第一是提前把床往前拉,卸下床头挡板,为麻醉科医生提供插管的站位空间;第二是准备好负压吸引器,麻醉医生打开口腔后会吸痰,保证喉部视野清晰;第三呼吸机准备充分,参数设置好,管路连接好,待机状态。其他物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镇静镇痛肌松药物麻醉科医生都会自行携带。当然不排除少数丢三落四的麻醉科医生,上级医生要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气管插管是个争分夺秒的工作,所以强调提前把所有工作做好,保证麻醉科医生来了就能直接插管。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不需要掌握太多,毕竟大多数同学整个职业生涯也不需要插管,需要插管的那也是工作两三年当了住院总医生之后的事。同学们需要知道一点就行,一次插管不成功会让喉部水肿,增加二次插管的难度,不少患者是多次插管失败后死亡的。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做好麻醉医生辅助工作,让麻醉医生心平气和的好好插管。

人工气道的管理比较复杂,虽然主要是护理人员在做,但出了问题依然是要医生来背锅。“固定好插管, 防止脱落移位。 详细记录插管的日期和时间、插管型号、插管外露的长度、 气囊的最佳充气量等。在拔管及气囊放气前必须清除气囊上滞留物, 以防止误吸、 呛咳及窒息。 对长期机械通气病人,需注意观察气囊有无漏气现象。 每日定时口腔护理, 以预防口腔病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做好胸部物理治疗,注意环境消毒隔离。”教材上这一段话字数不多,但里面每句话都是来自于血的教训。不管同学们是否理解,每天查房时要把这段话念给护士听,再加上一句,“注意湿化”。然后跟着护士做一遍人工气道的管理记录工作,干几天就学会了。

   

 

最后编辑于 2023-01-27 · 浏览 1949

5 21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5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