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新药上市附条件批准后的确证性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考量

发布于 2023-01-24 · 浏览 2343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0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方案设计的中的关键考量因素


考量1:启动时间

img


这张表列出了4种情形,从上到下依次变严格。

情形1:附条件批准后再启动确证临床试验 → 情形2:附条件批准前启动试验

国内早几年附条件批准的有很多附条件批准后再启动确证临床试验,但是近几年最多的情况,还是要在附条件批准之前就要启动确定性临床。因为在2020年CDE也出台了指导原则,建议申请人在获批前要启动确定性试验。

情形3:附条件批准前完成入组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它有可能上市后在做确定性临床的时候,他的入组可能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比方说一些罕见病,或者罕见的瘤种,特别的是在批准的适应症同线人群中做的确定性临床,如果说上市之后才再做,那入组将会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所以就要求附条件批准前就要完成入组。这个其实也是FDA也是这么要求的。

情形4:提交附条件批准申请前完成入组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最严情况了,最近ADC Therapeutics公司被FDA要求,他提交附条件申请之前,他就要完成入组。当然,FDA有这个要求,肯定有某些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是要求这个产品它可能自身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特点等等,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看到FDA释放一些信号。也就是说,FDA对于加速批准的政策,有一个趋向收紧收严的这么一个趋势;再有一方面,其实我们可以看到FDA他对于附条件资格这件事其实他也是非常的纠结,因为他一方面可以满足临床空白,为满足临床空白争取的时间,但是另外一方面,其实FDA也take risk,因为他有可能患者在接受了可能无效的治疗。所以也就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推荐和督促要尽早开展确定新临床,最早完成确定新临床。

考量2:研究人群

如果确证临床试验的适应症选择已经批准的这些人群,我们知道有一个预期入组会非常的困难,所以很多的公司他会选择往前推一个适应症,其实也可以考虑有没有可能扩展到更大的一个选择。

考量3:给药方案

对于诊疗方案,当然我们用批准的诊疗方案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其实也可以考虑和现有的标准治疗来联合,甚至我们还可以探索一个机会,就是用更新的药进行联合。对于对照药的选择,可能标准治疗是目前的选择最多的,当然我们还可以考虑是不是可以用一些已经批准了的,可能疗效优于标准治疗的一些药物。

如果说有些人想考虑说能不能用附条件批准的药作为对照,这个可能就需要比较小心了。因为附条件批准的药物,它的转成常规批准之前,它都不作为现有的治疗手段。

考量4:终点选择

对于终点的选择,其实大家也会思考我们是不是必须要用金标准,还是说对于有一些适应症或者有一些瘤种,它还是可以使用经过验证的替代终点。

考量5:数据完整性

对于数据完整性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继续开展的试验,它怎么保持数据完整性,因为毕竟前面已经看了数据了,我后面的使用继续进行,我怎么样避免偏移。

考量6:公司投入产出比

肿瘤||瘤 (97)

最后编辑于 2023-01-24 · 浏览 2343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