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2023CASH|淋巴瘤/骨髓瘤新时代新蓝图,且看中外大咖如何擎画

发布于 2023-01-12 · 浏览 4007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2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文章来源: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点击预约回放

img
img

1月7日,第三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淋巴瘤/骨髓瘤专题论坛顺利召开。论坛聚焦前沿热点话题,邀请国内外领域内著名专家学者相聚云端,围绕淋巴瘤/骨髓瘤临床与基础研究,分享分子机制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健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邱录贵教授共同担任论坛主席。

CASH骨髓瘤前沿进展

随着CAR-T细胞新靶点开发和双特异性抗体进入临床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探索再次迈入新阶段,骨髓瘤领域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前沿进展?新型免疫靶向治疗是否能解决骨髓瘤治疗难题?多发性骨髓瘤是否能实现治愈?本次大会骨髓瘤专场邀请国内外专家,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img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主任邱录贵教授以“多发性骨髓瘤的治愈之路”为题,从细胞内外两方面总结出多发性骨髓瘤难以治愈的原因,并对高危SMM早期干预、清除肿瘤细胞- MRD检测、标危MM全程管理、高危患者治愈策略探索四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提出目前的治疗策略与目标是“整体治疗达到深度缓解+持久疾病控制”。他表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愈之路虽然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未来要着眼于动态预后分层驱动整体治疗,为治愈这种疾病不懈努力。

img

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院Nikhil C. Munshi教授重点介绍了2022 ASH会议发布的BCMA CAR-T细胞产品最新的临床研究数据,对比了BCMA×CD3、GPRC5D×CD3与FcRH5×CD3为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目前临床试验最新进展。Munshi教授总结归纳了多发性骨髓瘤领域免疫治疗的原则,为这些新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方向。

img

美国阿肯色大学医学院湛凤凰教授聚焦骨髓瘤骨病的分子机制,分享了团队的最新发现。团队首先筛选发现了与不发生溶骨性病变相关基因CST6,功能实验证实CST6蛋白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分子机制研究发现CST6 蛋白通过抑制RANKL刺激后组织蛋白酶介导的 NF-κB/p100 和 TRAF3 裂解来阻断破骨细胞分化。

img

20世纪以来,多发性骨髓瘤领域新药研发飞速发展,众多新疗法进入临床前及临床应用阶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从肽偶联药物(PDC)和Bcl2抑制剂为代表的小分子化合物说起,谈到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和新靶点开发,分享了从单克隆抗体到双特性抗体的临床研究进展,并对单/双靶点CAR-T细胞、TCR-T细胞疗法的前沿研究做了介绍。她表示,期待未来骨髓瘤创新药物研发中能有更多突破,使骨髓瘤患者实现真正的治愈。

CASH淋巴瘤前沿进展

淋巴瘤发病率在血液肿瘤中位居第一,分类多、诊断复发、治疗挑战大。在本次论坛的淋巴瘤专场,专家学者既关注诊断困境和研究方向,也注重治疗探索与新药开发,从惰性淋巴瘤到侵袭性淋巴瘤,从诊疗现状到未来思考,为淋巴瘤领域发展明确方向、凝心聚力。

img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健勇教授以惰性B-NHL的诊治困境与解决策略为题,介绍了诊断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分享了其团队开发的AI技术CLL细胞形态参数提取的研究,并总结出小B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关键点。他指出,B-NHL诊治仍有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期待国内尽快开展相关临床试验,解决当前的诊治困境。

im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赵维莅教授团队长年聚焦侵袭性淋巴瘤的研究工作。此次论坛中,她重点分享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MCD亚型挑战与对策,介绍了团队DLBCL简化版基因分型设计及MCD亚型的特征,表示应用R-CHOP联合BTK抑制剂治疗MCD亚型DLBCL明显提升了患者疗效。她指出,研究MCD亚型是一个突破点,可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及生物学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突破其不良预后,使患者更好地朝靶向治疗、朝治愈方向发展。

img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慧强教授从化疗、表冠遗传调控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药物联合的研究探索等方面分享了NK/T细胞淋巴瘤治疗的发展动态。他指出,NKTCL淋巴瘤已进入转型期,免疫联合表冠遗传调控剂可提高初诊和复发难治NKTCL疗效,但传统化疗、ASCT仍不可或缺,Allo-HSCT有助于提高年轻患者长期生存,期待更多更好的临床研究造福患者。

img

朱军教授领军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是国内淋巴瘤领域新药临床试验研究的排头兵。此次论坛上,朱军教授分别就抗体偶联药物、单抗、双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小分子药物、CAR-T等新药在国内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情况做了全面介绍。他表示,中国临床试验近十年发展非凡,淋巴瘤诊疗已进入新时代,希望广大同道能持续探索规范化诊疗新模式,重视生存质量和效价比,发展壮大淋巴瘤专科队伍,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癌症控制目标。

本次论坛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既展示出我国淋巴瘤骨髓瘤领域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中的强劲实力,又对当前临床诊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瓶颈进行了细致的梳理,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探寻出一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研究之路,为实现我国淋巴瘤/骨髓瘤疗效达到国际水平指明了方向。

最后编辑于 2023-01-12 · 浏览 4007

回复2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