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维生素D吃多了的危害

发布于 2023-01-07 · 浏览 2958 · IP 河北河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14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维生素D缺乏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于维生素D缺乏的危害认识得越来越深入。


img

(图源:太帅图库


许多家长对于补充维生素D意识逐渐提高,但却还没有认识到过量补充维生素D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许多家庭可能会直接把维生素D放在餐桌上,孩子想吃就自己拿两片;或者是家里的老人对补充的量没有概念,想起来就给宝宝吃。


孩子每天需要吃多少维生素D?万一吃多了怎么办?吃了多少才算中毒?


太长不看版


· 每天补充1-2颗维生素D胶囊(400IU/颗)是正常的。

· 2、3岁以内的孩子即使误服一整盒维生素D也不太可能中毒。

· 孩子误服后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惊厥、意识模糊、烦渴、尿频等各系统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

· 误服维生素D之后不建议也不需要洗胃,洗胃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引起呛咳、误吸等风险。

· 误服后可以正常外出活动见太阳,也不用调节饮食,根据误服的剂量停止维生素D的摄入即可。


天天都吃维生素D有危害吗?


美国医学研究所(IOM)在2010年发布了一项关于钙和维生素D膳食摄入需求的报告。将健康成人和9-18岁儿童的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设定为每日100μg(4000IU),这也是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的UL。


而9岁以下的孩子在各年龄段的UL[3]

· 0-6月龄1000IU/日

· 6-12月龄1500IU/日

· 1-3岁2500IU/日

· 4-8岁3000IU/日


而正常剂量服用,也就是每天补充400-600IU剂量,是很安全的。市面上常见的维生素D胶囊一般是400IU/颗,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来进行判断。


年 龄

每日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换算成胶囊颗数(400IU/颗)

0-6个月

1000IU

2.5颗

6-12个月

1500IU

3.75颗

1-3岁

2500IU

6.25颗

4-8岁

3000IU

7.5颗


吃多少维生素D会中毒?


短期内摄入超量或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D制剂是造成维生素D中毒的重要因素。我国及国外报道的病例中,使用维生素D中毒剂量均在20万IU以上(也就是400IU/颗的维生素D胶囊一共吃了500粒)[9]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当摄入大量维生素D时,过量的维生素D会被存储于脂肪组织中。当这些部位饱和后,维生素D会留在血清中,并转化成毒性水平的25(OH)D[2]


因此,理论上通过血清中25(OH)D水平可以有助于确诊是否维生素D中毒。


但目前对于维生素D过量和中毒的血清25(OH)D水平的界定仍有争议,美国内分泌学会认为25(OH)D浓度超过375nmol/L(150ng/ml)为维生素D中毒。


而近期一篇专家共识中采取了更加保守的标准:维生素D中毒的定义为血清25(OH)D浓度>250nmol/L(100ng/ml)且伴有血钙升高以及甲状旁腺激素降低。


由于维生素D中毒症状由继发高钙血症所致,因此血钙水平也是确诊维生素D中毒所必须的指标之一。


轻度中毒:血钙在11-12mg/dl(2.75-2.99mmol/L);

中度中毒:血钙在12-14mg/dl(2.99-3.49mmol/L);

重度中毒:血钙>14mg/dl(3.49mmol/L)。


出现哪些表现要怀疑中毒了?


维生素D过量导致25(OH)D水平升高但未导致高钙血症时,一般无任何临床表现。只有当血钙升高至一定程度,才出现一系列继发于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维生素D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钙水平及高钙血症持续时间。


通常情况下,轻、中度维生素D中毒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或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倦怠、烦躁、低热、便秘和体重下降等表现。


img

(图源:太帅图库


当发生重度维生素D急性中毒时,才会有全身各系统症状,表现为惊厥、意识模糊、血压升高、心律不齐、烦渴、尿频,甚至脱水或者酸中毒等表现。


慢性中毒可能引起肾结石、骨质脱矿和疼痛。


孩子已经误服了,要不要洗胃?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误服第一反应就是洗胃,但其实维生素D只是一种维生素,而非毒物。


按照上述文中儿童维生素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和引起中毒剂量,即使2、3岁之内的小宝宝不小心将一整盒维生素D误服(例如1盒维生素D有30颗,1颗400IU,总共也才12000IU),引发中毒反应的可能性也很小,相反洗胃催吐可能引发的儿童呛咳和误吸的风险要高得多。


所以如果宝宝不小心发生维生素D误服,可以先观察有无临床表现,再对症处理,而不是盲目选择洗胃。


无临床表现,且血钙正常者:停止维生素D摄入,并控制钙摄入量,动态监测血钙和血清25(OH)D水平;

有临床表现,血钙升高者:应根据血钙水平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给予补液、利尿药物,加速钙的排泄,应用糖皮质激素、降钙素等减少钙的吸收,症状严重时会考虑进行血液透析。


恢复之后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1.维生素D还要继续吃吗?


根据孩子可能误服的剂量暂停维生素D补充,比如1岁以上幼儿每天推荐补充维生素D是600IU,如果不小心将1盒30颗400IU的维生素D都吃完的话,那么理论上近20天建议停止补充维生素D。


2.饮食要调整吗?


img

(图源:太帅图库


日常饮食:天然食物如谷物、蔬菜、水果几乎不含维生素D(多脂鱼的肝脏除外)[1]


母乳喂养: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只有大约20IU/L[5]。维生素D缺乏的乳母,乳汁分泌的维生素D含量则更少;


配方奶喂养:非母乳喂养的婴儿,需要每日摄入1000ml强化维生素D的配方奶粉,才能保证摄入维生素D达到400IU,而婴儿每天要达到这个摄入量也比较困难。


所以如果有误服的情况下,普通饮食中没有特别禁忌,也不建议限制或停止奶制品摄入。


3.可以晒太阳吗?


皮肤合成是维生素D的主要天然来源。当暴露于日光中的紫外线时,皮肤中的7-脱氢胆甾醇可转化成维生素D3前体。据估计,平时手臂和面部短暂的日照便相当于每日摄入200IU的维生素D[7]


但皮肤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不会使维生素D3的合成量多到引起毒性,因为维生素D3前体和维生素D3会被光转化为没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此外,日光会诱导黑色素的生成,这可降低皮肤中维生素D3的生成,因此如有过量误服维生素D的孩子还是可以正常外出活动的。


如何预防误服事件?


4岁及以下幼儿对周围事物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是容易发生药物、毒物(包括洗发水、清洁剂、灭蚊液等)、某些固体(硬币、纽扣、磁力球等)误服的高发年龄[8]


每年儿科急诊也总会碰到各种误服的案例,误服的物品也是千奇百怪,因此,为了避免和预防幼儿误服,可以参考以下几点建议:


1.清除生活环境中潜在的危险


这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千万不要为了使用方便而把药品、清洁剂、油漆、化妆品、有机溶液等放在孩子可以轻易触碰到的地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本不让孩子有机会接触可能误服的物品。


药品放在儿童不能开启的安全包装容器中,给孩子喂药时不要把药品称为糖果,以免给孩子留下错误印象。


家长也不要因为不了解药物的用途、服用剂量、次数、不良反应及药物禁忌症而给孩子过量服用或者误服。


对细小物件如纽扣、珠子、钱币等妥善保存,经常检查儿童玩具的各个零件是否有松动、掉落。


2.不要用废弃的饮料瓶去装清洁剂或化学物品


孩子都比较喜欢喝饮料,当他们看到饮料瓶里有东西时,常常会认为是可以喝的饮料,特别是在口渴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喝下去,造成意外事故发生。


3.对学龄期的儿童进行教育干预


教育学龄期的儿童掌握一些安全的基本知识,有的孩子虽然懂得安全知识,但淘气、贪玩的天性往往使他们忘记危险的存在。因此,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控能力。


4.注重对全社会进行安全教育,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发生


从孩子出生以后就应该开始对其父母进行安全教育,包括为什么儿童误服容易发生、如何预防儿童误服发生、以及儿童误服后的急救措施。


不仅要将此项内容教给孩子的父母,还要在社区、幼儿园、小学以及全社会进行推广。


维生素D并不是越多越好,家长们在为孩子科学补充营养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情况,发现不对及时就医,避免出现更严重的情况。

来源:怡禾科普

高钙血症 (11)
便秘 (60)
高血压||血压升高 (718)
心律失常||心律不齐 (219)
酸中毒 (19)
肾结石 (144)

最后编辑于 2023-01-07 · 浏览 2958

回复40 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