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醒来”我国新增的3亿多高血压1级患者该当如何?
医事观察 等 2 位达人已点赞很多人说一觉醒来,看到130/80mmHg这个数字,完了,自己居然一夜间突然变成高血压了......

我们今天不挑战心电图,就来聊聊昨天发布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这个指南的核心改变引起热议,就是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为收缩压(SBP)≥130mmHg和/或舒张压(DBP)≥80mmHg。
140/90mmHg的诊断标准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根深蒂固,对于130/80mmHg这个新的标准,可能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目前我国符合140/90mmHg诊断标准的高血压患者约为2.68亿,但如果按新的标准,根据预测,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将超6亿,一夜醒来,我国暴增3亿多高血压患者,相当刺激眼球的数据。如此庞大的高血压人群,用药人群肯定明显扩大,部分群体药物经济负担会加重。
其实欧美早几年已经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mmHg,很多人质疑,我们是不是盲目跟风?国内有无循证医学依据?
个人觉得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mmHg是符合我们国情的,也是大势所趋。新指南上列举的循证医学依据也很充分。
我们祖国传统医学中医上的“治未病”包括三个内容: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其中一条就是未病先防,意思就是要做好一级预防。
我们国内做的很多都是二级、三级预防,即是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并未真正做到一级预防,即未病先防。这与欧美很大不同,人家一级预防做得很好。
其实这次中国发布的新指南《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强调的核意义在于“预防为主,早防早治”。正是体现了祖国传统医学中医上的“治未病”中的未病先防,即一级预防。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韩雅玲院士介绍,该指南推荐将高血压诊断值下调,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早防早治的理念,对高血压控制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虽然下调高血压诊断值,使纳入高血压范围的人群增多,用于前期治疗的费用可能略有增高,但用于后续治疗严重并发症,如脑卒中、心梗、肾功能不全等治疗的高额费用会大幅度降低,并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新指南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简化了高血压的分级,只是将高血压水平分为1级和2级。
1级: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
2级: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
而高血压1级人群恰恰是一夜间暴增的3亿多的高血压人群,多为中青年,为什么很多人一觉醒来就被高血压了,原因就在此。下降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大家在临床上应该都知道,高血压就是一个“隐形的杀手”,国内高血压患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达标率低,更加助长了这个“隐形的杀手”。其实下降诊断标准也更好的能把这类1级的“隐形的杀手”给揪出来,早重视,早防早治。
那么问题来了,诊断标准下调了,很多人觉得自己一夜间便成了高血压人群,多多少少有点难以接受。
正如@fy1940 老师所说:许多人认为会大福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医保支出。其实新版指南对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之间的患者给了一个改变生活方式“宽限期”,且近年来,医保集采后药品大幅度下降,虽然和原研药有一点差距,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可以承受得起。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才能尽快控制心脑血管并发症。这对于缺乏健康生活方式的中国人来说尤为重要。
高血压1级(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这类人群到底要不要服用降压药物?
大家一说到高血压,就想到与降压药联系一起,其实高血压1级未必就一定服用降压药物,很多时候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实显得更为重要,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这些富贵病的根源就是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实指南上也很明确的指出,如果高血压1级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就是非高危患者,是暂时不需要降压药物干预的,只需3-6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若收缩压仍≥130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才考虑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如果是高血压1级合并较多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这些才是要及早启动降压药物的治疗。其实国内外各个指南早已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的患者血压目标值定在130/80mmHg以下,明确是可以获益的,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等事件。其实在临床上该类病人很多不达标就是因为这140/90mmHg作为诊断标准,不管医生怎么和病人交代,很多患者常识就记得高血压不超过140/90mmHg即可,其实该类患者这样的血压并未达标。如今把这个诊断标准下调,让这类病人知道130/80mmHg这个标准以下才是获益最大的,而不是140/90mmHg以下,别小看这10mmHg的差距,给别人带来的获益可大了。
所以高血压1级(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这类人群,也不必恐慌,不必焦虑,如果血压在这个范围的,说明你的生活方式需要做出适当的改变,要引起重视,监测血压,早防早治,给大家早点敲响警钟,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对于可能暴增的高血压1级(收缩压130~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89 mmHg)这类约3亿人群中,关于药物或非药物治疗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意见?
欢迎大家积极讨论和分享。
欢迎大家关注本人话题专栏:学好心电图,秒杀临床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