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提问:青霉素过敏,可以用哪些头孢类药物?
《美国急诊临床 365 问》上看到一个问答:临床上,很多医务人员认为:青霉素、头孢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如果青霉素过敏了,那头孢肯定也是不能用的。
图片

上述问答不禁让人思考。
临床常说的青霉素过敏=皮试阳性吗?青霉素、头孢过敏的过敏机制什么?青霉素过敏,头孢一定过敏吗?
这就来说道说道。
问题 1 :青霉素过敏=皮试阳性?
「只要有皮试阳性,就需要记录药物过敏史。」这是人卫护理学上一句提醒。
但临床实际比这复杂得多,诸多因素(如皮试液配置、患者疾病状态及用药史等)都会造成皮试假阴性或假阳性。换句话说,皮试结果并不是100%靠谱。
那么,遇到青霉素皮试阳性,或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能否选用头孢菌素类药物?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先弄清楚青霉素、头孢菌素的过敏机制,了解他们的过敏成分是什么。
问题 2 :青霉素、头孢的过敏机制是什么?
先用一张表来简单了解下青霉素与头孢的主要过敏成分。
图片

青霉素:易开环、易过敏
事实上,任何药物都能诱发过敏。而青霉素过敏成份,大致可分为3种:β-内酰胺环水解产物、侧链、杂质。
图片

图1. 青霉素结构式
研究表明,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图1 红框部分)不稳定,其开环水解产物分为主要抗原决定簇(95%)和次要抗原决定簇(5%)。
主要抗原决定簇中的主要成分青霉噻唑,与IgE抗体亲和力弱,更多导致的是荨麻疹等过敏反应;
次要抗原决定簇数量小,但成分较多,与IgE抗体亲和力强,90%~95%的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过敏反应由其引起。
另外关于侧链、杂质,不同地区、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药品致过敏的发生率差异大,目前仍缺乏详细资料。
头孢菌素:不看母环、看侧链
图片

图 2. 头孢菌素结构式
众所周知,青霉素、头孢菌素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以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具体怎么个交叉法?
但头孢菌素的母环有共轭键,结构上比青霉素更稳定。因此,和青霉素不同的是,头孢的主要抗原决定簇不是β-内酰胺环水解产物,而是 R1 取代基侧链。
它俩之间是否会发生交叉过敏,也取决于是否有相同的或相似的酰胺侧链。
问题 3 :青霉素过敏,可以用哪些头孢类药物?
青霉素过敏患者,不一定不能使用头孢类药物,但哪些头孢能用呢?
也许我们可以参考 2018年12月7日发布的《重庆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皮肤过敏试验共识》,避开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侧链的β-内酰胺类药物。
表1.含有相同或相似 R1 侧链的 β-内酰胺类药物
图片

表2.含有相同或相似 R2 侧链的 β-内酰胺类药
图片

第一
要明白药物过敏反应定义
药物过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药物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而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常规的药理作用无关,与药物剂量无关或关系甚少,治疗量或极少量都可发生。
第二
要清楚药物过敏反应类型和特点

后记
显然,用青霉素的皮试结果或过敏史指导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是不合理的。但是,临床用药,如履薄冰。如何尽量避免头孢菌素过敏呢?
1. 开具处方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及家族史;
2. 对药品说明书未提及皮试的头孢菌素,不推荐进行皮试;
3. 一种头孢菌素过敏不代表禁用所有头孢菌素,医务人员应谨慎选择与致敏药不同侧链的其他头孢菌素药物进行治疗。
4. 保障必要的过敏性休克抢救措施,随时随地应对过敏反应。
最后编辑于 2022-11-13 · 浏览 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