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撕一贴,留置针又现新的并发症!这个案例,转发提醒所有人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留置期间可发生静脉炎、药物渗出/外渗等各种并发症,相信大家对此都有一定的认识。
本文将与大家分享的是 2 个临床并不多见的并发症,希望通过案例分享引起临床护士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留置针并发皮肤撕裂伤
案例介绍:患者,老年男性,淋巴瘤。因治疗需要,责任护士在其右前臂留置了外周静脉留置针。
由于患者在口服靶向治疗药物(具体不详),同时伴有银屑病,血小板减少,只要遇到外力作用就会出现皮下瘀斑。
发生经过:2020-06-01,该病区责任护士为其更换留置针,在揭除敷贴时发生皮肤撕裂伤。即予一次性敷贴固定。见下图。

图源:作者提供
伤口处理:
1.为避免发生局部感染,并促进皮下瘀斑吸收,局部皮肤先用碘伏消毒 2 遍,待干后再用生理盐水将碘伏清洗干净。见下图。

图源:作者提供
2.根据伤口大小,破损处皮肤置银离子藻酸盐,外用水胶体透明贴固定。

图源:作者提供
效果评价:2020-06-05,用生理盐水棉球边湿润边轻轻揭除水胶体透明贴,见破损处皮肤已愈合,皮下瘀斑较前明显消退。

图源:作者提供
分享理由:留置针并发皮肤撕裂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回顾揭除敷料的过程,责任护士觉得还是与操作手法有一定的相关性。
虽然知道患者的皮肤状况不好,但有时候稍有疏忽就会发生皮肤撕裂伤,因此,临床工作中对于脆弱皮肤的患者在揭除敷料时务必格外小心。
皮肤撕裂伤的分级及处理
1.皮肤撕裂伤分级
《老年人皮肤撕裂伤预防和管理最佳实践》采用 ISTAP 皮肤撕裂伤分类系统,将皮肤撕裂伤分为 3 级:
1 级为无皮肤损伤;2 级为部分皮瓣损失;3 级为完全皮瓣损失。此分级以最新定义为基础,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
2.高危因素分类
《老年人皮肤撕裂伤预防和管理最佳实践》将皮肤撕裂伤的高危因素分为 3 类:
皮肤(干性 / 脆弱皮肤、皮肤撕裂伤病史)、移动能力(跌倒史、移动能力受损、依赖他人协助等)以及总体健康状况(合并症、多种药物使用、认知障碍等)。
此框架有助于较好地理解皮肤撕脱伤的危险因素,帮助识别高危因素,提高综合评估能力。
除了高龄等无法更改因素,预防跌倒、预防医用粘胶损伤等人为因素也能避免皮肤撕裂伤的发生。
3.皮肤撕裂伤的治疗
与其他伤口治疗类似,皮肤撕裂伤的治疗需要遵循伤口管理原则。
皮肤撕裂伤的治疗不仅关注局部伤口,也需要关注患者全身的情况,比如患者的营养、疼痛等。
当发生皮肤撕裂伤时,治疗目标是尽可能保护现存皮瓣,保护伤口周边组织,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
初期治疗目标应为:控制出血、清洁和清创、控制感染、湿性平衡 / 渗液控制和监控伤口边缘。
对于敷料的选择,既要达到加速愈合的目的,也要避免皮肤损伤的进一步发生。对于疑难撕裂伤的处理,应及早请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会诊,提供专科指导。
案例二:留置针并发压力性损伤
案例介绍:患者,男性,73 岁。入院诊断:鼻咽恶性肿瘤,前列腺恶性肿瘤,2 型糖尿病。因治疗需要,责任护士在其前臂留置了 24 G 留置针一枚。
发生经过:2020-09-18,责任护士评估时发现留置针穿刺点发红,但患者未诉疼痛等不适,予拔除留置针时发现导管座下皮肤发红破溃。经评估,考虑留置针相关压力性损伤。

图源:作者提供
伤口处理:
1.局部红肿部位皮肤及穿刺点先用碘伏消毒 2 遍,待干后再用生理盐水将碘伏清洗干净;
2.内用银离子藻酸盐,外用水胶体透明贴固定。见下图。

图源:作者提供
后续评估:
患者于 2020-09-20 晚上自行揭去敷料。下图为 2020-09-21-08:00 所拍照片,可见穿刺点红肿消退,皮肤破溃处已干燥结痂。

图源:作者提供
分享理由:
分析留置针并发压力性损伤的原因,考虑与敷贴固定不当有关,如固定时未对导管座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和塑形有关。
因此,留置针固定时敷贴要无张力垂放,以穿刺点为中心先对导管座进行塑形后再向两边展开较为妥当,留置期间穿刺部位应每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留置针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1.定义: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是指为了诊断和治疗而有计划地使用医疗器械,由于体外医疗器械产生压力而造成患者皮肤和/或皮下组织(包括黏膜)的局部损伤,该损伤通常完全符合器械的式样或形状。
2.原因分析: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是由于器械或用于固定器械的固定物对皮肤产生的持续压力而造成的。
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士往往更重视留置针置管及其维护,而忽视了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且透明敷料相对较薄,不利于减轻垂直压力和吸收渗液。
3.预防及处理:有研究报道,留置针接触局部使用非粘性敷料来缓解并进行压力重分布,能够消除局部压力,保护皮肤,因此推荐采用非粘性敷料进行皮肤保护,以有效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泡沫敷料作为一种非粘性的多孔性敷料,透气性好,能够保证气体交换,且含有羧甲基纤维素钠成分,具有强大的吸湿功能,以保持受压部位的洁净。
案例小结
综上所述,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在留置期间除了可发生静脉炎、局部感染、药物外渗、导管滑脱、套管堵塞等,还有可能发生压力性损伤、皮肤撕脱伤等并发症的可能。
想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以及高度的责任心等,还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让其真正了解到护理的人员的意图,才能有效减低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出现。
参考文献
1.曾映沛,吴妙莉,等. 住院病人皮肤撕裂伤危险因素分析. 全科护理,2018,16(10).
2.袁秀群,孟晓红,杨艳. 皮肤撕裂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
3.许丽,娄未,李健. 自研留置针敷料与常规敷料临床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 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6).
作者:董明芬
首发:丁香护士
最后编辑于 2022-11-08 · 浏览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