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研的大师兄】如今的国自然评审,还有多少靠关系?
之前国自然评审,由于机制设置上的缺陷,导致靠关系,走后门,获取资助的现象比较普遍。经常听说,某某主任的标书在熟人那里评审,打打招呼,就能轻松拿下。而且往年标书上会当天,基本大多课题组都能打听到自己标书的评审结果了。
从今年国自然标书评审情况来看,靠关系的现象已经成为极个别的存在。甚至上会当天的审议结果,都更难打听得到。主要原因不是评审专家良心发现,公平正义了。
归结一点,还是现在国自然专家评审制度进行了根本改变,制度的优化,才能保证评审过程的公开透明,才能促进更多的公平。
重要改变为以下几点:
1.自动分配函审专家名单
现在,待评审标书都是通过电脑自动分配到函评专家手中,且专家名单保密,不公开,因此,避免了之前人工分配过程中的泄密。这种情况下除非对方联系,否则很难知道自己标书去向。
2.建立专家评分负责制
现在,由于“专家评分负责制”的实行,函评专家拿到标书后,必须认真对待,仔细评阅。不负责的评审一旦被申请人反向质疑,函评专家资格,甚至声誉会受影响,也会影响到后续自己申请基金。
3.会评专家名单延后发布
现在,会评专家名单在会评结束之后才公布,避免了上会期间申请人和会评专家私下联系和人工操纵。
4.会评现场公开透明化
现在,会平现场设置有监控,会评过程如同考试,手机上交,现场评审并进行决议,这样的公开透明化就保证了会评期间的公正。
诚然,即使制度再完善,还是免不了极少数漏网之鱼。
但是,不得不说,这些措施已经极大的提高了国自然标书申请的公开透明,这对于没有关系的大部分弱势群体无疑是很大的公平了。
所以,这也促进了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现在把更多精力集中在提升科研能力,做出更多创新上来。
没有中标的园友也不必心急,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下,相信努力付出有更大概率获得回报的,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