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多位院长开讲!肿瘤精准诊断与治疗--树兰俊杰科学Talk第43期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22-10-26 · IP 浙江浙江
1837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347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img

1978年9月至1983年7月,在河南医学院学习,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在河南医科大学学习,获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8月至1991年5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1991年5月至1995年3月,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4月至1997年7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院担任助理教授。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院担任副教授。1999年9月至2001年6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院担任教授。2001年7月至2019年5月,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院院长。2009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终身教授。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校长助理。2019年11月至今,任郑州大学医学院院长。2020年4月任郑州大学副校长。

在《Nature》、《Science Signaling》等期刊上发表450篇学术论文,引用超过30,000次。担任《Cancer Research》等多种癌症研究领域权威杂志的编委或副主编。与Nature出版集团签约创办《npj Precision Oncology》杂志。获得明尼苏达大学最高荣誉MCKnight讲座教授。1999年Gallo奖。2008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Merit奖。2012年,获得美国癌症研究院Nutrition and Cancer明星奖。2013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I. J. Holton讲座教授。2014年,获河南省政府黄河友谊奖。2016年,获得美国亚裔癌症学会杰出贡献奖。

【内容摘要】

1.肿瘤精准防治

2.从靶点筛选到临床应用

img

原任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Ruby E.Rutherford杰出讲席终身教授、肿瘤代谢中心创始主任。吕教授是肿瘤学和细胞信号转导研究领域国际知名的杰出科学家,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研究取得了开创性、系统性的重要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多种代谢酶具有蛋白激酶活性,首次揭示了代谢酶具有蛋白磷酸酶活性, 首次系统性地阐明了生长因子受体促进 Warburg 效应的调控机制,率先证实了多种代谢酶和代谢物在肿瘤细胞活动调控中具有重要的非代谢功能。

2013年获得M.D.安德森癌症中心Potu N. Rao基础科学卓越奖、2016年获得M.D.安德森癌症中心Dallas/Fort Worth传奇人物基础研究成就奖、2017年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2021年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受邀担任Metabolic Discovery 主编,Visualized Cancer Medicine 主编,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Center 副主编, Cell Research、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10余个期刊的编委。

先后在Nature(4篇)、Cell(2篇)、Nature Cell Biology(6篇)、Cell Metabolism (2篇)、Molecular Cell(15篇)、Cancer Discovery、Cancer Cell、Nature Cancer、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等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Cell、Nature、Science系列杂志近50篇,专著2部。其原创性里程碑发现深刻影响了业界对肿瘤代谢的认识,同时也对开拓新的肿瘤诊治方法提供了创新理论支持。

【内容摘要】

1. 多种重要的代谢酶同时具有蛋白激酶活性

2.生长因子受体促进 Warburg 效应的调控机制

3.多种代谢酶和代谢物在肿瘤细胞活动调控中具有重要的非代谢功能

img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致力于脑血管病及脑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率领团队围绕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的两大脑血管疾病——难治性脑动脉瘤和烟雾病,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个体化设计的脑血管重建手术,不断革新该技术,解决一系列临床问题,变“难治”性颅内动脉瘤为“可治”;同时显著提高烟雾病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从胶质瘤形成分子机制,脑功能精确定位和治疗靶标着手,显著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先后发表国内外论文超过200篇,SCI论文超过150篇。获得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及201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及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第一完成人)。获得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上海市“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市首届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十佳医师”等。

【内容摘要】

1. 基于分子病理的诊疗策略进展

2. 代谢导航下的胶质瘤分子边界可视化切除

3. 从单基因到组学分型:新时代的胶质瘤分型诊断

附件.docx (11.4 KB)
4 1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