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迷惑」疾病名称,早该改了

临床上,总有一些疾病因为其字面意思被误解,甚至给医生的诊疗带来了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早该「改名」的疾病。
》》》湿疹
很多患者都会将「湿疹」和传统医学中的「湿气过重」联系起来,但其实,我们都知道,湿疹属于过敏性的皮肤病,容易有糜烂、渗出,所以叫湿疹,和湿气太重没有必然关系。
部分类型湿疹,如钱币状湿疹、乏脂性湿疹还可能和气候、皮肤干燥有关系。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HSP)实际上是由 IgA 介导的 III 型超敏反应,而与 I 型超敏反应——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敏」——并没有直接关系。
2012 年,关于血管炎的国会山会议将血管炎重新命名分类。其中,HSP 被更名为 IgA 血管炎(IgA vasculitis),而这一名称也是对该疾病发病机制最为准确的描述。
而在 WHO 发布的 2022 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 ICD-11 中,也第一次使用了 IgA 血管炎这个名称,取代了此前版本中的 Henoch-Schönlein 血管炎。
不过,在第九版《内科学》和《儿科学》中,依然沿用了过敏性紫癜的名字,并注明英文 anaphylactoid purpura/allergic purpura,只是提到「又称亨-舒综合征(Henoch-Schönlein purpura)」。

第九版《内科学》

第九版《儿科学》
可能因为疾病名称的影响,在临床治疗阶段,也有一些并非必要的抗过敏药物出现。
2013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于《中华儿科杂志》发表《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其中提到:
「HSP 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小血管炎,从已知 HSP 发生机制上抗过敏及抑酸治疗并无理论基础来支持。通过检索关于 HSP 的抗过敏治疗后发现,大多数文献将抗过敏治疗作为 HSP 的基础治疗,却对研究对象几乎均没有给出过敏的基本定义标准,按 Jadad 量表评价文献均为低质量文献,结论的可靠性低,所以抗过敏治疗的作用缺乏相应的高质量试验依据证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是由 EB 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简称「传单」,英文名称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但其实,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的正确翻译应该是「传染性单个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和单个核细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胞,单个核细胞是指具有单个细胞核的细胞,包括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英文名称是 monocytes,单个核细胞 mononuclear cell。
不少初出茅庐的医生都被这个名字所迷惑,一脸疑问地问着上级医师:「为什么传单不是单核细胞升高呢?」
》》》变态反应
曾经,南京某医院的门口挂着一条横幅:「热烈庆祝变态反应大会顺利召开」,路人看后都笑了起来,「医院怎么还会开『变态』的会?」
导诊小姐姐让患者去挂「变态反应科」时,患者刚开始总会暗自嘀咕:「你是在说我『变态』?你们医院的服务质量也太差劲了!」
之所以起个这样的名称,其实是翻译的「锅」,变态反应在我国最早的翻译,就是改变了的状态。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发展,变态这两个词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延伸讨论👇👇👇
还有哪些疾病名字给你的日常诊疗造成了困扰?
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最后编辑于 2022-10-26 · 浏览 2.7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