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肩关节镜手术后镇痛不是打个臂丛就完事了,还有其他镇痛方式可以选!

发布于 2022-10-02 · 浏览 3002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1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mg

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什么是肩部手术

『肩部手术』实际上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具体而言包括对深部肩关节含关节囊关节腔及滑膜、肩部皮肤、肌肉以及肩胛骨、锁骨等组织的外科操作。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普及,『肩关节镜』是目前关节外科中常进行的手术之一,适应症主要是肩袖撕裂、关节脱位或不稳定、肩周炎等。

这些手术一般用时不长,麻醉管理一般难度也不大,但术后疼痛管理是一个关键问题。术后显著的疼痛会限制患者的早期关节运动,影响手术效果。

那么对于肩关节镜手术的疼痛管理,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呢?今天就跟随小编一起来学习总结一下吧。

简要来说,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分为术中和术后两个时段。术中的方式无外乎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有阿片类药物作为支撑,术中疼痛管理并不难,所以今天重点回顾『术后镇痛』的方法。

了解肩部解剖和神经支配

图1所示,大部分的肩前部和上侧部的感觉由来自于颈丛(C1-C4)的锁骨上神经支配;外侧部即三角肌区由来自于臂丛(C5-C8、T1)的腋神经和臂上外侧皮神经支配;而肩胛骨区由来自于臂丛的肩胛上神经支配。

img

图1:来自《摩根临床麻醉学》

img

图片来源 |《临床麻醉学》

而肩关节深部的组织结构则主要由C5-C6的脊神经支配,也属于臂丛支配区域的一部分,这正是肩关节镜手术所涉及的主要区域。

通俗来说,简单确切的臂丛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整个肩部的镇痛需求毕竟只要能阻滞C5-C6就基本OK了,而整个臂丛是能够从肩管到手指头的),也是整个围术期最简单常见的阻滞方法。至于那些单根的终末神经阻滞则是更为精准的区域阻滞,但对于超声引导的依赖性也更大

最近一篇针对性的meta分析总结了多个研究中的术后镇痛方法。

img

表1:meta分析中总结的肩关节镜术后镇痛方法

斜角肌间隙神经阻滞(INB);锁骨上神经阻滞(SCNB);肩胛上神经阻滞(SSNB);高胸段竖脊肌平面阻滞(HTESPB);颈段硬膜外阻滞(CEB);星状神经节阻滞(SGB);锁骨下入路-肩胛上阻滞((ICSCB);肋锁间隙阻滞(CCB);腋神经阻滞(ANB);关节内注射(IAI);口服给药(OA);外用药(EA);静脉用药(IVA)。

神经阻滞

臂丛阻滞

『斜角肌间隙神经阻滞』就是肌间沟入路的臂丛神经阻滞,是肩部镇痛的主流神经阻滞方法。无论是盲打还是超声引导,都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阻滞范围不仅包括肩部,还包括了几乎整个上肢。比较明显的缺点是单侧膈肌阻滞影响呼吸,尤其在置管持续镇痛时。

『肋锁间隙阻滞』是臂丛阻滞一种新兴的穿刺路径,它是在锁骨中点深处和后方的肋锁骨间隙中进行。据报道,它在肩部手术中可提供与肌间沟臂丛阻滞相当的镇痛效果,但单侧隔肌麻痹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关的解剖学研究也可提供支持。

根据该研究的方法,从肋锁间隙进入,正对的是臂丛神经束聚集在一起的部分,相当于中部,距离膈神经有着一段距离,所以膈神经阻滞的概率降低,这可以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基层医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分支神经阻滞

腋神经、肩胛上神经都是由臂丛发出的支配肩部感觉的分支。锁骨下入路-肩胛上神经阻滞顾名思义是从锁骨下入路阻滞肩胛上神经,其实锁骨上入路也存在。

这些都属于源于臂丛分支的单根神经阻滞,基本都要在超声引导下进行,不管阻滞的哪个分支,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局麻药液扩散到臂丛神经。

皮支阻滞

『锁骨上神经阻滞』是如图2所示,锁骨上神经实际上来源于颈丛,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后下方走行,行于颈阔肌深面,至锁骨附近,穿出皮下,分为内、中、外三支,分布于颈下部、胸上部和肩部皮肤。可见该种阻滞仅能对浅层皮肤伤口进行镇痛,属于辅助镇痛方法之一。

img

图2:锁骨上神经的走行

特殊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有着“万金油”之称,原本是治疗带状疱疹痛、偏头痛、更年期综合征的方法之一,据报道可以改善头面部、胸部及上肢的血流,还能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它并不是肩部镇痛的常规疗法,虽然有研究发现也有效,由于操作要求高,有局麻药误入椎动脉的可能,并不作为主要推荐。

『高胸段竖脊肌平面阻滞』是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的一种,主要是把局麻药注射到竖脊肌的下方,扩散在筋膜间隙。据报道可用于肩部或上肢术后镇痛,包括前肢截肢、全肩关节置换(TSA)以及肱骨近端手术。

它的优点也是减少对膈神经的影响,较好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对于肺疾病、病态肥胖或是膈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是一种更好的术后镇痛方法。

『颈段硬膜外阻滞』在理论上对肩部术后镇痛是可行的,但现在麻醉医生连胸段的硬膜外阻滞都很少打了,更不要提危险更大、操作困难、对呼吸影响更大的颈段硬膜外了,可以直接忽略。

非神经阻滞方法

非神经阻滞方法很好理解,肩关节内以及周围注射、口服镇痛药、静脉镇痛针剂、外用止痛贴剂都属于这个范畴,在没有神经阻滞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对于术后镇痛而言也很重要。

肩关节注射一般由外科医师在手术台上直接注射,一般认为作用机制是局麻药阻滞关节囊表面的神经末梢,但局麻药的关节软骨毒性是一个潜在的顾虑。

静脉药物和口服药物实际上是一大类。所用药物无外乎阿片类和非阿片类。静脉应用可单次注射、静滴、镇痛泵持续输注,常见药物有舒芬太尼、地佐辛、布托菲诺、纳布啡、氟比洛芬酯、酮咯酸氨丁三醇等口服药物包括口服布洛芬、帕瑞昔布、普瑞巴林等,现在还推出了羟考酮缓释片。

外用药以芬太尼透皮贴剂为代表,它的原理与“膏药”相似,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是一种简单的镇痛方式,且不经肠道吸收。

img

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总结

肩部手术术后镇痛具有重要意义。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多模式镇痛,神经阻滞具有多种方法,臂丛阻滞是基础,其中一些特殊阻滞可减少膈神经麻痹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iangping W, Xiaolin Q, Han S, et al.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Perioperative Analgesic Effects of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on Postoperative Pain After Arthroscopic Shoulder Surgery Based 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ont Med (Lausanne). 2022;9:921016. Published 2022 Jul 8. doi:10.3389/fmed.2022.921016

2.Koyyalamudi V, Langley NR, Harbell MW, Kraus MB, Craner RC, Seamans DP. Evaluating the spread of costo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an anatomical study. Reg Anesth Pain Med. 2021;46(1):31-34. doi:10.1136/rapm-2020-101585

3.Sun LY, Basireddy S, Gerber LN, et al. Continuous interscalene versus phrenic nerve-sparing high-thoracic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for total shoulder arthroplas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loc continu interscalénique versus bloc des muscles érecteurs du rachis thoracique haut avec épargne nerveuse phrénique pour l’arthroplastie totale de l’épaule : une étude randomisée contrôlée. Can J Anaesth. 2022;69(5):614-623. doi:10.1007/s12630-022-02216-1

4.Yung EM, Got TC, Patel N, Brull R, Abdallah FW. Intra-articular infiltration analgesia for arthroscopic shoulder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aesthesia. 2021;76(4):549-558. doi:10.1111/anae.15172

5.摩根临床麻醉学第6版,王天龙等译,第46章

6.临床麻醉学第4版,郭曲练等,第9章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002

回复15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