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人体中肠道菌群研究 | AMEM 2022年第四期上线

发布于 2022-09-28 · 浏览 1715 · IP 上海上海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2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01 THEMED SECTION: REVIEWS✦

综述:肠道微生态与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and intestinal bowel disease

img

肠道微生态是由多达 1013-1014 种微生物聚集在营养丰富的肠道中共同构成了具有复杂且相对平衡的富有多样化特征的微生物群。肠道微生物参与物质代谢和宿主生理活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肠上皮细胞和黏液层与共生微生物共同构成肠上皮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肠道微生态失衡对多种系统疾病有重要影响,尤其是炎性肠道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本文总结归纳了目前肠道微生物在肠上皮黏膜屏障中的变化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后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02 THEMED SECTION: REVIEWS✦

综述: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间的关系 |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mg

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确和难以治愈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等。随着病情发展也可以导致肠道致残性改变,包括肠穿孔、肠梗阻和肠癌等。近年来,IBD的发病率在中国逐年上升,已达到了14/10万,且患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本文首先对炎性肠病的分类、病症和流行病学进行总结,阐明炎性肠病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同时,剖析影响炎性肠病发病的因素,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炎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炎性肠病小鼠模型,阐明肠道微生物区系紊乱与炎性肠病的确切关联,为炎性肠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03 THEMED SECTION: ORIGINAL ARTICLES✦

综述:斑马鱼模型在肠道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 Application of zebrafish in the study of the gut microbiome

img

斑马鱼作为一种可靠的肠道微生物研究模型,由于其成本低、遗传和发育一致性强、无菌胚胎制备的高效性、高通量化学筛选的有效性、体内活体成像的便利性及生物学重复程度高等优势,已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宿主的相互作用和评估环境污染物的毒性研究。本文首先比较了斑马鱼模型与常见动物模型应用于宿主稳态和肠道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重点对斑马鱼模型在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发育、肠脑轴、免疫应答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研究的应用进行总结;同时,详细汇总了斑马鱼肠道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物毒理学评价,病原感染过程的探索,以及益生菌应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04 THEMED SECTION: ORIGINAL ARTICLES✦

代表性小鼠品系肠道菌群的特征:生物学研究的启示 | Characteristics of gut microbiota in representative mice strains: Implications for biological research

img

肠道微生物群被认为是临床前研究数据不一致的潜在混淆因素。尽管近几十年来开展了许多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但是代表性小鼠品系的肠道菌群特征鲜有报道。本文分析了来自北京华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动物屏障设施中34个独立隔离包的代表性小鼠的粪便,以探究代表性小鼠的肠道菌群特征。在排除了饮食、饲养设施、饲养环境和商业来源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干扰之后,对肠道菌群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背景品系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大,在正常组、IDA、GED和DRA组中,微生物丰富度变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提示在未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有必要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进行评估,并考虑实验动物的肠道菌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REGULAR ARTICLES  

05 ORIGINAL ARTICLES✦

一种HLA-A30人源化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研制 | Development of a humanized HLA-A30 transgenic mouse model

img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在激活适应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它可向T淋巴细胞递呈抗原,并参与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过程。鉴于动物MHC系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HLA转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为抗原表位筛选、疫苗研发、病毒诱发的机体免疫应答反应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本文作者在国内外首次研制了一个有价值的临床前研究小动物模型HLA-A30人源化小鼠,进一步和作者团队研制的另一个整合HLA-PSMB8/PSMB9/TAP1/TAP2基因组区域的人源化小鼠品系杂交育种,获得的BAC双转基因人源化小鼠模型可用于HLA-A30限制性表位的筛选和疫苗研制,也可用于对HLA-A限制性感染反应及病毒逃逸机制的研究。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06 ORIGINAL ARTICLES✦

单次睾丸内注射血清源性外泌体可能减轻睾丸扭转后的睾丸损伤 | Single intratesticular injection of blood-serum-derived exosomes can potentially alleviate testopathy following testicular torsion

img

睾丸扭转(Testicular torsion,TT)可出现急性炎症并导致男性不育。现阶段,血清来源的外泌体的抗炎作用被用于多种实验。本研究中,作者评估了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在治疗小鼠TT后出现的急性炎症中的抗炎作用。文中采用NMRI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健康对照组、TT组和TT+外泌体组。采用丙二醛和Griess测定法评价氧化应激水平,检测精子指数、睾酮和凋亡基因(p-53、Bcl2和Caspase-3)表达等指标。并应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观察不同处理组睾丸组织的形态改变。结果发现,血清源性外泌体可抑制睾丸扭转后出现的睾丸急性期炎症。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07 ORIGINAL ARTICLES✦

BioCen-128在痴呆动物模型中的潜在抗神经炎症作用 | Potential anti neuro-inflammatory effect of BioCen-128 in animal models of dementia

img

BioCen-128是一种新的生物制剂,为牛胸腺特定部位多肽成分提取物。有结果标明,类似的胸腺提取物通过改善炎症反应,参与了延缓衰老、免疫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相关过程。鉴于BioCen-128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本研究旨在评价BioCen-128在棉絮植入所致肉芽肿模型和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STZ)侧脑室注射给药所致肉芽肿模型中的作用。在STZ侧脑室注射模型中,BioCen-128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这些结果表明,BioCen-128可用于神经炎症为主要生物学改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08 ORIGINAL ARTICLES✦

Pharmacological insights into Chukrasia velutina bark: Experimental and computer-aided approaches | 毛麻楝树皮的药理研究:实验和计算机辅助方法

img

毛麻楝是一种民族药用植物,属于楝科,广泛生长在南亚和东亚,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体内和计算机模型研究毛麻楝树皮甲醇提取物的药理活性。通过福尔马林致痛觉法和醋酸致扭体法测定其镇痛活性,酵母致热法测定其解热作用,并采用DPPH法和还原力法检测其抗氧化作用,采用毒力法进行细胞毒筛选。同时,在计算机模型中进行分子对接。本文探究了毛麻楝树皮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痛和解热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09 SHORT COMMUNICATION✦

自发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在肾母细胞瘤患者来源的移植模型的研究以及潜在解决方案|Spontaneous xenogeneic GvHD in Wilms' tumor 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models and potential solutions

img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鼠NOD.Cg-PrkdcscidIl2rgtm1Sug(NOG)小鼠是研究人类肿瘤模型的理想动物受体之一。异种移植物抗宿主病(xenogene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xGvHD) 可发生在人源性实体瘤移植到动物体内后,表现为大量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 WT)尚未被认为是一种以淋巴细胞为主的肿瘤。然而,本文发现,不施加任何干预治疗的NOG小鼠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s, PDX)来自同一WT患者的实性肿瘤,连续传代3次后,小鼠均出现了移植后炎症症状。虽然在异种淋巴肿瘤移植来源的NOG小鼠中很少出现xGvHD的报道,但本报告首次记录了连续传代人源性肾母细胞瘤模型中均出现了xGvHD,并讨论了防止并发症出现的可能解决方案。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10 COMMENTARY✦

面对猴痘,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 Is China ready for monkeypox?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类似于人天花的一种罕见病毒性传染病,也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热带雨林地区。1958年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的绿猴中发现,后来发现许多非洲啮齿类动物,如一些鼠类、松鼠都能感染猴痘病毒,因此,感染者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这些被感染的动物,导致病毒传播给人类。2003年5月,首批人猴痘患者在西半球美国出现并迅速蔓延,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文章指出:由于和猴痘病毒有非常强的共同抗原,天花疫苗可以形成交叉免疫保护;要重视猴痘死亡率高、缺乏防控策略和部署、宿主动物广、传播途径多等猴痘难点问题,对于中国应对猴痘会有帮助;最后提出中国应该未雨绸缪,充分做好应对准备:加强猴痘病毒基础研究、开展猴痘病毒疫苗和药物研发、是加强猴痘病毒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猴痘病毒公众科普工作、加强国际合作。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免费获取全文内容

11 MEETING REPORT✦

The 1st online academic salon on monkeypox virus by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 (2022, June 10th, Beijing, China)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猴痘病毒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2022年6月10日,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协办的“猴痘病毒学术沙龙”顺利召开。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实验动物学报》、《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及《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英文)》主编秦川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董小平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郭斐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魏强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从不同角度介绍猴痘病毒基本情况。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孙岩松研究员和秦成峰研究员、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刘瑞康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刘江宁研究员和鲍琳琳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彭辰教授作为嘉宾参加会议并参与讨论。会议采用线上形式举行,Wiley出版社“Wiley威立”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观看人数超过2400余人次。


关于期刊

AMEM是国际化,开放获取的英文期刊,由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与国际著名出版集团Wiley合作出版,为双月刊。期刊已陆续被ESCIMEDLINEScopusPMCDOAJ等数据库收录,影响力得到国际认可。

AMEM致力于为实验动物物种资源,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医学、比较医学和转化医学、实验动物技术、实验动物福利等科学研究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是一本注重学科交叉、注重成果转化、引领实验动物科学和实验医学创新发展的专业期刊。

期刊作者,读者和审稿人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巴西、法国、以色列等国家,呈现良好的国际化形势。

img

期刊品牌定位准确。自2018年创刊至2021年,共刊载论文172篇。刊载论文既具有实验动物模型的专业特色,又具有显著的学科交叉融合特征。2018、2019和2020年篇均被引频次为6.543。

AMEM在2022年,将继续争取优秀论文首发权,对于优质稿件,完全免除APC。同时对下述文章类型,实行50%折扣,包括 Short communication, Technical note, Practice and policy, Meeting report,以及AFLAS Focus 和 Laboratory Animal Welfare and Ethics栏目。另外,期刊在2022年,将继续推进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专栏建设,专栏组稿包括但不限于下述方向:(1)天然药物作用机制研究;(2)人体共生微生物研究;(3)心脑血管疾病;(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5)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6)干细胞方向;(7)脑科学方向;(8)实验动物福利伦理。欢迎您积极参与期刊专栏建设!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715

回复13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