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胰岛素到底能不能停?
在临床上,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医生会建议他使用胰岛素治疗,使用胰岛素以后,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担心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往往不愿意使用,那么是不是打了胰岛素就不能停了呢?哪些情况可以停用胰岛素?
首先,要正确的了解胰岛素。
胰岛素是我们人体自身的β细胞分泌的一种生理激素,实际上并不存在成瘾的问题,有些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的变化是可以逐渐的停用的。
这3种情况可以停用胰岛素
一、患者因为应激情况使用胰岛素。
比如有些患者因为大手术或者受到严重的创伤,中毒者感染以后,身体也处于应激状态下,会出现血糖一过性的升高,这时候因为病情的需要,需要将血糖尽快的控制在正常范围,就需要注射胰岛素,当病情逐渐平稳以后,血糖逐渐控制平稳了,胰岛素也就可以逐渐停用了。
二、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
当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血糖比较高,比如空腹血糖>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9.0%。
对于这类糖尿病患者,需要考虑短期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这样的目的是让胰岛得到充分的休息,当胰岛功能逐渐改善以后,能够逐渐的将胰岛素减量,并逐渐的改为口服药物方案。
三、病情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
比如病程比较短,年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减轻体重以后,血糖控制的比较好,同时有没有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肝肾功能正常,胰岛功能正常。而且全天的胰岛素用量不超过24~28单位,这时候就可以考虑逐渐的停用胰岛素,或者改为口服降糖药物。
总结一下,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一种生理激素,并不存在成瘾性,通过外源胰岛素的补充,能够使自身的胰岛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这样更有利于自身胰腺的修复,以及内分泌功能的改善。
对于病程比较短,没有任何并发症,胰岛功能正常,胰岛素用量比较小,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以后,能够逐渐的停用胰岛素。
对于应激状态下,短暂的血糖升高,通过胰岛素将血糖控制正常,解除应急状态,身体恢复正常,也能够停用胰岛素。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