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见习】内分泌科收获

发布于 2022-08-31 · 浏览 2085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5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大四见习从内分泌开始,本来就五个半天的“溜达”,并没有想过学到什么,但第三天的查房提问却让我对于医学知识,临床有了新的见解。

1.课本知识一定要仔细看

一切对于问题的回答都源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当被主任提问一二型糖尿病鉴别的时候,我脑子里就迅速提取相关知识点,虽然依旧有漏掉的部分,但是临时的提问,考察了

——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情况

——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重点的理解

我也很庆幸自己在去见习科室之前用一天半把内分泌的相关疾病提前在内科学预习一遍,庆幸在前两天的查房一直在跟着学习,这些片段细节的知识也是对我脑子里那不牢固知识的巩固。

总之,平时见习不必“只看书”,科室的病例,平时医生的查房,都会在不经意间实现对知识的巩固,这样的记忆会更牢固,但是如果是大量知识点,这样的学习会不全面,但我们在临床见一点,记牢一点,以后不也就轻松点。

2.课本知识只有在临床才会“鲜活”

主任问的问题是“一二型糖尿病的区别”“这对这个患者后续的检查治疗方案”(感觉老师不知道我只是见习学生)

这个患者是17岁的孩子,自然是从年龄上考虑是一型糖尿病(这个固定思维后面查房也吃了亏)昨天晚上刚刚入院,目前正在补液,前一天胰岛素治疗效果差,对InS不敏感,目前精神状态差。我在回答的时候从

发病年龄不同(一型青少年多见,二型老年患者多见)

临床表现不同(一型多以DKA收入院,三多一少典型,二型没那么典型入院)

诊断不同(一型辅助检查可以查C肽,GADA等抗体,二型没有,自此我发现自己对于二型糖尿病的诊断记忆很不熟练,都是在对比,可能前一天我自己查了一个青少年一型DM诊断共识,记忆深刻)

发病机制不同(T1DM多和自身免疫有关,T2DM多和遗传环境有关,课本对此描述很多,我说的好笼统)

现在想想,回答问题暴露我很多问题

——记忆片面,不全面,只是在单方面对比

——逻辑链乱,一个疾病学习,应该从定义,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预后这样的链条。自然记忆也应该按照这样的链条记忆。

老师问的后续检查治疗,我直接说加大INS用量,做相关抗体检测,完全忘记了补液这回事,患者体重下降很快,脂肪代谢产生酮体,补液是很重要的一步,维护微循环。这样一来我对DM治疗也有了深刻认识,在课本上补液二字很小,但在临床就是一个患者微循环障碍。

3.临床和课本有很大差别,要不断学习

刚刚提到只是根据年龄判断一二型实在太幼稚,当遇到一个年龄较大,但临床表现符合T1DM(三多一少,相关抗体也可能阳性,酮体也异常),那该如何?这样的病人就不是单纯的一二型DM,老师说这是成人迟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对于疾病临床诊断还是要慎重,而且需要不断学习,开阔眼界,不然医生做的就太失败了。

见习路漫漫,考研复习,见习学习,这几天的学习感觉是我上医学院一来,学习最丰富且“厚实”的状态,累但是觉得自己就想海绵一样,对于知识有很大的渴望,谨以此文告诫学知识不踏实自己,献给临床上帮助我学习的患者和医师。

img

(图:带教老师给的写病例的笔)

@丁香通讯员

最后编辑于 2022-09-01 · 浏览 2085

1 10 8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