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干货丨技能结业考必考操作!马住

发布于 2022-08-29 · 浏览 1009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2 年零 24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腰穿

一、操作前准备

(一)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口述)

(二)患者取侧卧位,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

(三)选择穿刺点并在体表定位(一般以

3-4 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即髂后上嵴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有时

也可上移或下移一个腰椎间隙)。

(四)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及外消毒 2 遍,范围正确。

二、腰椎穿刺及测脑脊液压力操作过程

(一)戴无菌手套。

(二)铺洞巾。

(三)用 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四)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或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

(五)当感到穿刺阻力突然消失(即枕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此时将针芯慢慢抽出,见有脑脊液流出。

(六)测压与放液:接测压管测量脑脊液压力并记录。撤去测压管,用试管收集适量脑脊液送检。

(七)收集脑脊液后将针芯插入,缓慢拨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消毒穿刺点,无菌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八)嘱患者去枕平卧 4-6 小时。

提问:腰椎穿刺时为什么让患者尽量抱膝使后背弯曲?

答:为了使腰椎棘突之间的间隙扩大,利于穿刺。

提问:腰椎穿刺术后去枕平卧的目的是什么?

答:避免引起低颅压头痛。

提问:腰椎穿刺时患者感到一条腿放电样疼痛说明什么?

答:穿刺时过于偏向放射痛一侧,刺激了同侧的神经。

心肺复苏(含电除颤)

心肺复苏

一、操作前准备

使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上

二、心肺复苏操作过程

(一)考生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右侧。两手掌根重叠置于胸骨中、下段 1/3 交界处或两乳头之间,手指抬起不能触

及胸壁。

(二)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度使胸骨下陷 5cm,立刻放松,按压和放松时间一致,放

松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按压频率至少 100 次/分钟。

(三)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异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右手抬起患者颈部,使其头部后仰,左手按压患者前额保持其头部后仰位置,使患者下颂和耳垂连线与地面

垂直,右手将患者的下颌向上提起,左手以拇指和示指捏紧患者的鼻孔。

(五)平静吸气后,将口唇紧贴患者口唇,把患者口部完全包住,深而快地向患者口内吹气,应持续 1 秒钟以上,

直至患者胸廓向上抬起,吹气量每次 500-600ml。

(六)然后使患者的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再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七)每胸外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至少做 2 个循环。

提问:婴幼儿心外按压的要求有哪些?

答:婴幼儿心脏位置较高,按压部位在胸骨中部,频率至少

100

次/分,按压深度应结合患儿的大小,在 1.5-3.5cm

的范围内。

提问:人工呼吸时,患者取什么头位可使呼吸道最通畅?

答:头部后仰,下颏向上提起,下颌和耳垂边线与地面垂直。

提问:人工呼吸时,为什么患者要取头部后仰位?

答:可以减少呼吸道曲度,便于通气。

提问:为什么胸外心脏按压不能过轻?

答:胸外心脏按压过轻不能起到按压心脏的效果。提问:为什么胸外心脏按压力度不能过大?

答:胸外心脏按压力度过大可导致肋骨骨折,造成继发性损伤。

电除颤操作

1.

暴露患者胸壁,立即将电极板涂导电糊或在电击部位垫以生理盐水湿纱布。

2.

按照电极板标示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

2-3

肋间和胸前心尖区。

3.

选择非同步放电钮

4.

按充电钮充电(单相波电除颤充电

360J

,双相波电除颤充电

150

-

200J)。

5.

明确无人与患者及病床接触,同时按压两个电极板的放电电钮。

6.

此时患者身躯和四肢抽动一下,立即听诊心脏并观察心电监测,观察患者的心律是否转为窦性(口述)

提问:为什么除颤电极板要涂导电糊或垫湿纱布?

答:为了电除颤的电流能全部传导入患者体内,并避免皮肤灼伤。

提问:同步电复律与非同步电除颤各用在哪些心律失常?

答:同步电复律用于除室颤以外的快速型心律失常。非同步电除颤仅用于心室颤动。

切开缝合拆线

切开缝合

一、操作前准备

(一)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手术刷手(口述)。

(二)以预定切口为中心从内向外行手术区域的常规消毒

3 遍,范围正确,手术区铺洞巾。

(三)戴无菌手套。

(四)选择合适的手术刀片、三角针、缝线。

二、切开、缝合操作过程

(一)用

2%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

(二)安装刀片正确。

(三)用拇指和示指在切口两侧固定皮肤

;在模具上作皮肤切开,执刀方法正确

;切开的手法正确(垂直下刀,水平

走刀,垂直出刀)。

(四)切口长度适中,切口整齐,深度均匀。

(五)缝合前先用

70%酒精棉球消毒切口旁皮肤,一手持有齿镊,另一手持持针钳,握持方法正确,持针钳夹针位

置正确(于缝针的中后 1/3-1/4 处)。

(六)缝合伤口:缝合手法正确(垂直进针,沿缝针弧度挽出),不留死腔

;打结手法正确,确保松紧适度,针距、

边距恰当,皮肤对合整齐。

(七)打结手法正确

@持针钳打,,结扎线来回方向交错,打第一个结时连续缠绕两次,打第二个结时仅缠绕一次,

形成外科结,结扎牢固可靠,不滑脱,松紧适度。

提问:皮肤切开时,为什么术者常常绷紧皮肤?

答:为了固定皮肤,便于切开,也可以使切口更加整齐。

提问:腹腔内丝线结扎后,剪线线头应保留多长?

答:丝线线头应保留

2mm。

切口拆线

一、操作前准备

(一)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

(二)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手术切口部位,洗手(口述)。

(三)材料准备:两只换药碗(盘)、两把镊子、线剪、适量的

70%酒精棉球和敷料等。

二、拆线过程

(一)用手移去外层敷料,内层敷料用镊子夹起,将其放置在盛污物的换药碗(盘)内。

(二)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传递换药碗中的清洁物品。操作过程中,镊子头部应低于手持部以避免污染。

(三)用

70%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2 遍。

(四)用镊子轻轻提起线结,使原来在皮下的一小段缝线露出,另一手持线剪,贴着皮肤将新露出的缝线段剪断。(五)持镊将缝线抽出,抽线的方向朝向伤口侧。

(六)拆线后检查伤口愈合情况,用

70%酒精棉球重新消毒伤口一次。

(七)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并固定。粘贴胶布的方向应与躯干长轴垂直,长短适宜。

提问:拆线时为什么要提起线结,剪断新露出的缝线段?

答:皮肤表面的缝线可能有细菌污染,这样抽线时可避免细菌污染线道。

提问:头颈部切口一般术后第几天拆线?

答:在术后 4-5 日拆线。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009

1 13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