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文献阅读:双相型鳞状腺泡状肾细胞癌和MET基因异常
2022/7/24
MET alterations in biphasic squamoid alveolar 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s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BSAPRCC总结:
*目前归类于PRCC,作为原1型PRCC的亚型
*双相型形态
*其中大的鳞状细胞样细胞表达Cyclin D1和CD57,两类细胞均表达AMACR和CK7
*分子检测:7、17号染色体获得,男性患者中有Y染色体缺失
*转移概率约3.5%
*遗传性BSAPRCC见于Birt–Hogg–Dubé综合征和遗传性PRCC
*遗传性PRCC无肾外病灶,有MET胚系突变;MET位于7q31
研究结果:1、86%(14/16)病例中见7号染色体三体,且无7q31上的MET扩增;60%(9/15)病例中见MET基因致病性突变,其中57%(4/7)为胚系水平,5/11例为体系水平。2、所有病例均可见MET表达,大细胞群表达水平高于小细胞群,在2例无MET拷贝获得的病例中表达更低。
结论:BSAPRCC是PRCC的形态学亚型;MET是BSAPRCC的肿瘤性驱动因子,在侵袭性BSAPRCC中可考虑使用MET拮抗剂。
图1 BSAPRCC的主要形态
大体上,BSAPRCC边界清楚,切面呈实性(A)。低倍镜下(10×2.5倍),pT3a肿瘤示浸润性生长(B),黄色箭头外绕处为大鳞状细胞样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见经典的双相型形态,蓝色虚线以下为经典双相型形态,以上为经典1型PRCC形态(C,10×10倍);并可见大小不一的嗜酸性大细胞簇包绕有小细胞,形成腺泡状结构,图示小簇状排列(D,10×5倍;F,10×2倍,G,10×40倍)或大簇状排列(C;E,10×20倍;H,10×40倍)。G-H中可见大的鳞状细胞样细胞内的吞噬现象(F-H,绿色箭头)。

图2 MET基因的FISH检测

图3 MET免疫组化检测

最后编辑于 2022-07-24 · 浏览 9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