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热点分享)留置针软管断入患儿体内酿纠纷!

最近,各路媒体都在报道这则护理不良事件:

据《四川观察》报道,四川一家医院的护士,在给一名11个月的女童拔针时,因为患儿不断挣扎,汗水黏住头发,护士用剪刀剪掉部分黏住的头发,不慎将留置针的软管剪断。
当时护士立即用手去挤,但并没有把软管挤出来,于是让他们赶紧送去市里的医院处理。家属说估计有1.3厘米长度的软管留在血管内。市医院告诉家长需要做微创手术,但手术过程中找不到软管,于是把口子延长到5厘米,但软管仍然找不到。患儿又被送去华西医院,因为软管不是金属,是透明的,很柔软,现在的检查仪器并不能确定软管存在的地方,微创手术后还是没有找到。两次手术和住院的费用都是原来的县医院垫付。
一年过去了,女童的家人带着孩子去了很多医院求治,有的说会有生病危险,有些说法模凌两可,有的说没事,因为患儿额头的伤疤及未知的巨大风险,患者家属痛不欲生,现在找医院索赔100万。
这件不良事件,带给患儿和家属的身心伤害,无疑是巨大的。
静脉留置针软管断入患儿体内,历经两次手术,就连国内大医院华西医院也未能取出,可想难度有多大。未知的伤害和风险,加上女童额面部留下长长的手术疤痕,家属痛不欲生,成为心头之痛。
家属要求医院和责任护士赔礼道歉,外加100万赔偿。
护士,你的工作从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拔除静脉留置针,本身就有可能出现静脉留置针质量问题,出现软管断裂到体内的情况,本案中,值班护士更是犯了大忌,她用剪刀剪胶布或毛发的时候,误剪到留置针,继而出现软管断入血管的护理不良事件。
原因分析
1、穿刺部位暴露不足 患儿进行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剔除毛发范围较小,固定针头时,就会出现黏连患儿头发的情况。
2、安全意识欠缺 责任护士拔针过程中未认识到患儿安全的重要性,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对可能出现的患者安全问题缺乏足够的预见性。因为在患儿拔针过程中,由于疼痛,患儿必然会出现剧烈挣扎、哭闹的情况。
3、不该使用锐器 面对一个不懂配合、由于疼痛会出现挣扎反应的患儿,护士工作范围内,应该清除会给患儿带来伤害的锐器。
应对
1、立即按压 发现静脉留置针断裂,当事护士要当机立断,立即按压住穿刺部位,阻止断裂部分随血流深入。
2、呼叫协助 静脉留置针断裂事件出来后,仅凭当事护士一己之力,难以应对。当事护士在立即按住患儿穿刺部位的同时,紧急呼叫其他护士协助帮忙。必要时,呼叫影像科超声科、外科医护人员前来会诊,协力去除异物。
3、紧急上报 拔针时,留置针软管断裂入血,绝不是小事。是严重的护理不良事件,当班护士在积极应对的同时,可让同事协助报告护士长,护理部。记住:此刻,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你背后有很多可以帮你的力量!
4、协力解决 在同事们的积极协助下,联系超声科、外科值班人员,对残留在患儿血管内的留置针软管进行定位、清除。
5、安抚患方 科室其他医护人员不要忘了及时安抚患者及家属的负面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管理
1、按规定上报 留置针软管断裂,为突发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各科室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及防范措施。
2、强化安全意识 此类护理不良事件,要着重强调护士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如在进行此类的护理操作时,若患儿不配合,可寻求其他护理人员帮助,共同完成。让大家引以为鉴。
3、规范操作流程 再次强调和规范静脉留置针穿刺及拔除流程。各科室拿出详尽而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整改措施(如操作前的解释和充分准备工作),进行护士例会上的讨论和分析,以及整改。
4、严禁乱用锐器 前车之鉴。拔针过程中,要跟医护人员着重强调,严禁使用剪刀类的锐器为患儿拔针。
后记
当事护士在拿起剪刀为患儿拔除针头的那一刻,她怎么也不会想到,会酿成这起静脉留置针软管断裂入血管的严重事件!临床护理工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此言一点不虚!其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护理人员一定要时刻提高患者安全意识,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即使是你看不上眼、认为熟的不能再熟的小操作!
最后编辑于 2022-07-29 · 浏览 6680